英國最終於 1 月 31 日星期五離開歐盟,距離該國在 2016 年 6 月的公投中以微弱優勢投票支持脫歐已經過去三年半多了。
從那時起,英國就一直在努力應對後果,但結果卻有嚴重分歧。正如歐洲大部分地區沮喪地看到的那樣,英國的政治癱瘓帶來了兩次大選和第三位首相。
在此,我們回顧 2016 年 6 月歷史性投票以來的關鍵事件。
2016年
6 月 23 日:英國舉行脫歐公投,引發歐洲政治地震。但結果很接近:52% 至 48%。英格蘭和威爾斯的大多數選民支持“脫歐”,但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則投票“留歐”。領導留在歐盟運動的戴維·卡梅倫表示,他將辭去首相職務。
7 月 11 日:梅伊贏得保守黨領袖競選,兩天後就任首相。 「脫歐就是脫歐,我們將取得成功,」她對支持者說。著名的脫歐支持者在梅伊內閣中擔任要職。英國最高外交官、外交大臣一職由明顯不擅長外交的鮑里斯·約翰遜擔任,這在歐洲引起了震驚。
7 月 27 日:前歐盟委員、法國外交部長米歇爾·巴尼耶被任命為歐盟首席談判代表,負責即將舉行的有關英國脫歐條款的脫歐談判。
10 月 2 日:梅伊在保守黨會議上表示,她將在2017 年3 月底前觸發歐盟第50 條——啟動正式退出程序的機制。紅線,並承諾使英國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主權國家」。
11 月 3 日:英國高等法院裁定,未經國會批准,英國政府不得觸發第 50 條(這項決定後來得到最高法院的確認)。這激怒了《每日郵報》,譴責法官是“人民的敵人”,而報紙則對他們認為這是挫敗英國退歐的企圖發洩憤怒。
閱讀更多:英國脫歐指南:我們現在在哪裡-我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
2017年
1 月 17 日:梅伊在蘭開斯特宮的演講證實了英國打算離開歐盟單一市場。她說,與歐盟沒有達成協議比「對英國來說是一個糟糕的協議」更好。
3 月 29 日:梅伊致函歐洲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觸發第50條。
4月18日:梅伊意外地宣布英國將於 6 月舉行提前大選。
2017 年 5 月:受歐洲理事會授權,歐盟委員會為即將舉行的英國脫歐談判發布了談判指令。英國的財務結算、公民權利和愛爾蘭邊境安排被認為是關鍵的離婚問題。
6 月 8 日:保守黨在大選中失去多數席次。梅伊被迫與民主統一黨的北愛爾蘭工會成員達成協議以繼續掌權。
7 月 17 日:歐盟和英國談判代表在布魯塞爾正式啟動脫歐談判。
9 月 22 日:梅伊表示,英國將履行其預算承諾,並提出脫歐後兩年的過渡期,並利用在佛羅倫薩的一次重要演講來闡述她對未來英國與歐盟關係的願景。
12 月 8 日:梅伊連夜趕赴布魯塞爾,隨後就陷入僵局數週的離婚條款談判取得重大突破。英國和歐盟發布了一份聯合報告,概述了在關鍵問題上取得的足夠進展,以便談判在新的一年中推進未來關係。
2018年
3 月 2 日:梅伊在倫敦官邸發表演說時給了更多妥協的暗示。英國脫歐談判在主要政策領域做出了重大讓步,包括自由流動、預算貢獻、歐洲法院 (ECJ) 的角色、貿易和捕魚權。
3 月 19 日:英國和歐盟公佈了英國脫歐協議草案。但協議並未完全達成協議。文字採用顏色編碼,整個區塊保留白色,表示「尚未找到協議」。
7月6日:梅伊向內閣宣布了她期待已久的契克斯計劃,該計劃以首相鄉村官邸所在地命名。它建立在梅伊先前概述的與歐盟規則「管理分歧」的政策基礎上。但這表明英國脫歐比先前聲明所暗示的要溫和得多,並與歐盟就商品問題制定了「共同規則手冊」。該計劃將於下周正式發布。
7 月 8 日:英國脫歐大臣戴維戴維斯辭職以示抗議。第二天,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也跟進。其他部長也辭職:到今年年底,共有 18 名部長因英國脫歐而辭職。
9 月 21 日:梅伊在薩爾斯堡峰會上遭到歐盟領袖的冷遇。她的契克斯計劃被視為試圖從歐盟規則中「挑選」。歐洲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表示,其中部分內容“行不通”,並有“破壞單一市場”的風險。其他歐盟領導人也多次提出類似批評。梅的愛爾蘭邊境提議被米歇爾·巴尼耶視為非法而駁回。
閱讀更多:梅伊的契克斯計畫出了什麼問題?
11 月 25 日:英國和歐盟就英國脫歐條款達成協議。該協議由其他歐盟 27 國領導人在布魯塞爾峰會上簽署,但需要英國和歐洲議會的批准才能生效。梅伊調整脫歐計劃,將英國與歐盟納入關稅同盟,以解決有爭議的愛爾蘭邊境「保障」問題後,協議得以簽署。
12 月 13 日:特雷莎·梅在保守黨領導層的信任投票中倖存下來。但由於她的脫歐協議遭到強烈反對,她被迫承諾在下次選舉前辭職。由於反對派勢力強大,議會投票被推遲到一月。
2019年
1 月 15 日:政府以432票對202票輸掉了議會對脫歐協議的第一次「有意義的投票」。
1 月 30 日:英國議會授權梅伊返回布魯塞爾尋求愛爾蘭支持的「替代安排」。
3 月 12 日:英國總檢察長表示,倉促修改的協議並不能保證英國可以單方面退出保障措施,之後政府以 149 票之差輸掉了第二次有意義的投票。
3 月 20 日:議會有義務這樣做,特雷莎·梅要求歐盟將英國脫歐時間從3月29日推遲到6月30日。 ,則延至5月22日;如果沒有通過,則延至4月12日。
3 月 23 日:數十萬親歐盟抗議者在倫敦遊行,要求就英國的成員國資格進行第二次公投。
3 月 29 日:政府以 58 票之差輸掉了議會對脫歐協議的第三次有意義的投票。然而,在此期間,議員也無法為任何替代方案找到多數票——包括第二次公投。
2011 年 4 月 10 日:在梅伊再次要求推遲脫歐後,歐盟領導人在特別峰會上批准將英國的成員國資格「靈活」延長至10月31日。
5 月 23 日:英國參加歐洲議會選舉,因為它仍然是歐盟成員國,因此有義務這樣做。第二天,梅伊表示,她將於 6 月 7 日辭去保守黨領袖職務。
5 月 27 日:歐洲大選結果為奈傑爾法拉奇領導的脫歐黨帶來勝利。支持留歐的政黨表現強勁,但梅伊的保守黨和反對黨工黨全軍覆沒。
7 月 23 日:經過幾週的投票後,鮑里斯·約翰遜贏得了保守黨領袖競選。第二天,他以英國新首相身分進入唐寧街。
閱讀更多:「永遠不能說再見」—英國脫歐癱瘓
8 月 19 日:約翰遜向歐盟發出正式請求,要求放棄脫歐協議中對愛爾蘭的支持。歐盟拒絕。
8 月 28 日:根據鮑里斯·約翰遜政府向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提出的建議,英國議會休會或暫停五週。
9 月 3 日:21 名反叛的保守黨議員投票反對政府,抗議其推動英國在 10 月 31 日之前退出歐盟的脫歐戰略,無論是否達成協議。他們被開除黨籍。
9 月 5 日:約翰遜表示,他寧願“死在溝裡”,也不願要求再次延期脫歐。這是今年夏季和初秋期間的幾條此類評論之一,堅稱英國將在 10 月 31 日之前離開歐盟。
9 月 9 日:「本恩法案」成為法律,實際上阻止英國在未經議會同意的情況下在沒有退出協議的情況下離開歐盟。
9 月 24 日:英國最高法院一致裁定政府暫停議會的行為非法。下議院重新開放。
9 月 29 日:保守黨會議開幕,提出了新口號:「完成脫歐」。
閱讀更多:鮑里斯·約翰遜 (Boris Johnson) 九月份的脫歐動盪之月
10 月 3 日:英國政府向布魯塞爾發送了一份新的脫歐計劃,其中包括取消保障措施。它受到廣泛的質疑,三天後被歐盟委員會拒絕。
10 月 8 日:英國與歐盟的談判在激烈的爭吵中幾乎破裂。歐盟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指責約翰遜玩“愚蠢的指責遊戲”。
10 月 10 日:英國和愛爾蘭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和利奧·瓦拉德卡在英格蘭會面時宣布了「達成可能協議的途徑」。歐盟和英國談判代表同意加強談判。
10 月 17 日:英國和歐盟戲劇性地宣布,他們在布魯塞爾峰會之前達成了新的脫歐協議。在英國特別在北愛爾蘭問題上做出讓步的妥協之後,它取代了愛爾蘭的保障措施。
10 月 19 日:在周六的特別會議上,英國議員暫不批准協議,直到實施脫歐的法律到位。這意味著約翰遜有義務再次向歐盟尋求推遲脫歐。另一場大規模的親歐盟遊行在倫敦舉行。
10 月 22 日:約翰遜以國會議員的障礙為由,並「暫停」脫歐立法。
10 月 28 日:歐盟同意在 1 月 31 日之前向英國提供脫歐「彈性延期」。
10 月 29 日:下議院批准12月12日舉行大選,解除了先前對鮑里斯·約翰遜多次要求的反對。
12 月 1 日:烏爾蘇拉·馮德萊恩接替容克出任歐盟委員會主席。新任歐洲理事會主席是查爾斯·米歇爾,接替唐納德·圖斯克。
12 月 12 日:英國大選由鮑里斯·約翰遜領導的保守黨令人信服地獲勝,獲得 80 個席位的多數席位。但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的反對脫歐投票尤其強烈。
英國脫歐:1 月 31 日星期五午夜會發生什麼事?不是很多。
2020年
1 月 23 日:與先前的混亂相比,英國的脫歐法案在議會獲得相對順利的通過後成為法律。
1 月 29 日:歐洲議會批准脫歐協議。
1 月 31 日:英國於歐洲中部時間午夜(英國時間晚上 11 點)正式脫離歐盟。
2 月 1 日:為期 11 個月的過渡階段開始,持續到 2020 年 12 月 31 日。
了解更多有關英國與歐洲複雜關係歷史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