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推動電動車革命。但這對氣候來說是個好消息嗎?

十年前,如果你認為滾雪球般的氣候危機在中國的優先事項清單上排名靠後,這是可以理解的。

光是 2023 年,中國的排放量就達到約 119 億噸,自 2006 年以來一直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排放量是第二大碳排放國美國的兩倍。

但今天,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EV)出口國。 2017 年至 2023 年間,產量驚人地成長了 13,300%,該國已躍居該產業的主導地位。

根據IEA最新報告,中國銷量超過120 萬輛電動車僅 2023 年,歐洲將成為這些車輛的主要目的地。

儘管中國的碳排放量持續上升,但中國在替代能源方面的快速擴張不僅需要考慮這對歐洲自己的電動車市場意味著什麼,而且還需要考慮更廣泛的氣候。

中國是如何主導電動車市場的?

中國在電動車市場的主導地位由來已久。電動車技術早在 2001 年就成為投資重點,政府提供的慷慨補貼加速了電動車技術的發展。電動車生產公車、計程車以及汽車的公司。

政府有足夠的動力優先考慮電動車的擴張。特別是對於受影響嚴重的城市地區,對電動車市場的投資可望解決中國嚴峻的經濟問題污染問題;此前,交通運輸部門的排放量佔全國總量的10%。

除此之外,在電動車領域的立足使中國能夠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從而加強國家的能源安全。

憑藉無與倫比的製造和電池憑藉專業知識,中國已準備好主導電動車市場。控制電動車電池所需的近 70% 的稀土元素,為該國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和准入優勢。

但中國也很好地適應了當地市場,調整定價模式,與當地企業合作,並提供迎合當地語言和文化偏好的車載娛樂系統。

儘管歐洲資源有限,中國隨著歐洲繼續發展自己的電動車市場,其靈活性為歐洲提供了重要的教訓。

歐洲如何應對中國的電動車挑戰?

儘管中國對電動車產業的大規模投資可能被廣泛認為對氣候有利,但歐洲採取了一系列令人擔憂的戰略措施。

2024 年 10 月,歐盟在現有 10% 的關稅基礎上,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高達 35% 的新關稅。這樣做暴露了歐盟內部的重大分歧。

例如,法國主張透過這些稅收保護其國內汽車工業,而德國(在中國擁有重要市場份額)則對潛在的報復表示擔憂。談判兩國之間的關係仍然簡潔且持續。

獨立氣候智庫 InfluenceMap 交通項目經理 Lucca Ewbank 表示,「國內電動車產量如果歐盟沒有雄心勃勃的汽車氣候政策,就不可能加速」。

然而,以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為首的非電動汽車製造商的「負面抵制」不僅會威脅到歐盟脫碳路徑的可信度,而且還可能使中國汽車製造商「在全球電動車競賽中獲得重大優勢”,他說。補充道。

那麼,中國電動車的主導地位對氣候意味著什麼?

中國在電動車市場的主導地位很可能被譽為氣候行動的好消息。中國的製造實力一直是全球經濟型電動車快速普及的推動力,佔全球電動車產量的 50%。

中國在電池生產和創新方面的專業知識使中國能夠加速電動車技術的改進,使其成為更可行、更有吸引力的替代品化石燃料汽車全球。

但中國在電動車領域的主導地位對環境的影響仍然很複雜。如果不進行永續管理,中國對關鍵電池材料的控制可能會導致各種形式的進一步環境破壞,從密集的礦業做法,進一步加劇水和空氣污染。

隨著電動車的普及,電力需求的激增可能會導致嚴重依賴燃煤電廠的地區煤炭消耗增加,如果能源轉型無法跟上步伐。

汽車本身的生產也並非沒有問題:特別是電池製造產生更高的排放量與傳統車輛相比,產生的「碳債務」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抵消。

在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努力實現脫碳目標之際,中國電動車的主導地位既帶來了希望,也帶來了警告。

經濟實惠的電動車的快速推出是減少交通排放的強大工具。但對這一轉變的謹慎管理至關重要:創新必須與永續實踐相匹配——確保通往綠色交通的道路不會造成環境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