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真的有淹水風險嗎?專家揭穿這些珍貴生態系最常見的神話

時間回到 2020 年,歐盟的嚴峻情況浮出水面。

根據歐洲環境署的數據,只有 15% 的主要棲息地(包括海岸、沙丘、森林、草原和泥炭地)狀況良好。

在這些脆弱的生態系統中,泥炭地(例如沼澤和沼澤以及泥沼)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此後,歐盟制定了《自然解決法》,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覆蓋整個大陸的目標,以改善和重建生物多樣性棲息地。

被許多人譽為里程碑生物多樣性法案後,歐盟成員國最終在 11 月 10 日就該法律的細節達成政治協議;對歐洲泥炭地和其他珍貴濕地來說是個好消息。

為什麼歐洲的濕地狀況如此糟糕?

許多濕地在幾個世紀前就被排乾,以促進農業擴張,特別是在溫帶氣候地區。這影響了歐洲的許多候鳥,包括鴨子和鵝,以及水獺和水獺等哺乳動物。海狸他們依靠濕地獲取食物。

但生物多樣性——或者缺乏生物多樣性——並不是唯一的問題。完好無損的濕地每單位土地面積儲存的碳比其他生態系統都多,而排水的泥炭地則將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

恢復對於恢復生物多樣性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這並不總是那麼簡單。歐盟資助的研究項目,例如濕地平線旨在透過開發恢復歐洲濕地所需的知識庫來發揮作用。

歐洲濕地專家仍然面臨的一個挑戰仍然是古老的神話。

為什麼濕地有神話傳說?

紅樹林從海草床到泥炭地、蘆葦床和草原,濕地不僅被水淹沒,而且充滿神秘感。

幾十年來,沼澤屍體——自然木乃伊化的人類屍體——一直被從泥炭地中拖出,在歐洲人中散播了恐懼。

亞歷山德拉·巴塞爾姆斯博士是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和格賴夫斯瓦爾德米爾中心的高級研究員。她與 50 多名充滿熱情的人一起工作泥炭地科學家,其中許多人也參與了濕地地平線計畫。她的團隊為該項目提供歐洲泥炭地的地理資訊。

「許多人認為前往泥炭地是危險的,因為他們擔心到達那裡後就會下沉——但事實並非如此。您可以下沉深至你的膝蓋,但你必須非常努力地工作才能把自己埋起來。

「在發現的沼澤屍體中,許多人都受傷了,其他人似乎以某種方式犧牲了,」她補充道。 “所有證據都表明,大多數人是故意被帶到那裡的,因為他們根本不‘屬於’——所以泥炭地是這些危險的地方確實是一個古老的神話。”

濕地真的是經濟荒地嗎?

沉沒而死的危險只是無數危險之一神話歐洲濕地專家現在正競相消除這些問題,努力恢復這些生態系統。

巴塞爾姆斯特別熱衷於顛覆這樣的觀念:一旦濕地被排幹,它們就會永遠消失。

對於初學者來說,大多數都可以重新潤濕以再次成為濕地。歐洲的許多研究人員花了數年時間重新濕潤這些地區,然後應用「沼澤栽培」——對重新濕潤的泥炭地進行氣候友善和高產量的耕作。他們的大部分工作都與這個神話相矛盾。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退化的沼澤地種植泥炭蘚或泥炭蘚,這些沼澤地已被排幹用於玉米種植等農業活動,放牧或泥炭開採。

巴塞爾姆斯指出,德國下薩克森州正在進行多項成功的試點計畫。

「我們已經能夠在以前排幹的泥炭地中撒上切碎的泥炭苔,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她說。 “如果成功地重新引入泥炭蘚並且地下水位保持穩定,我們會發現許多其他特定的沼澤物種會回歸。”

一旦建立,泥炭蘚儲存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也有助於防止污染物釋放到地下水和地表水中。

同時棲息地為受威脅物種可以被創建。如果收穫後,苔蘚可以完美地取代大型和小型農民仍在使用的泥炭基質來種植蔬菜。

這項農業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消除了第三個常見的迷思:濕地註定成為經濟荒地。

「沼澤農業的理念是創造新的土地利用選擇,如果濕地被重新弄濕,可以為農業提供收入,」巴塞爾姆斯說。 “以及再生能源的生產生物量非常有前途。

除了種植泥炭蘚(最終可以用作泥炭土替代品)之外,德國各地的其他試點計劃正在濕地試驗不同的生物質產品。

蘆葦正在種植用於建築板,可以替代石膏板,也可用於茅草屋頂。而香蒲(蘆葦狀蘆葦的一種)正在被種植用作透氣和防火絕緣材料。

在每種情況下,農民都可以透過銷售生物質、節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他們可能獲得的農業補貼來賺錢。對於許多沼澤養殖計畫來說,生產鏈已經準備就緒,大規模實施是下一個關鍵步驟。

濕地有淹水風險嗎?

除了收入之外,許多人認為濕地是一個洪水風險,而事實恰恰相反。

大自然的濕地商店洪水暴風雨期間的水,就像天然海綿一樣,吸收地表徑流,然後慢慢釋放。

但一旦濕地被排乾以開闢耕地,草地被取代農作物例如小麥和玉米,洪水風險上升。冬季田地裸露的因素(地表水徑流急劇增加)和排水區域可能會造成真正的問題。

「濕地只有在被排乾用於[農業]用途後才會出現洪水風險,」巴塞爾姆斯說。

所謂的濕地洪水風險通常被認為只是農村問題——城市居民免受危險。又是一個神話。

巴塞爾姆斯指出,歐洲各地的許多城市,包括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漢堡、布魯塞爾和蘇黎世,所有這些城市的地區都建在乾涸的濕地留下的多孔、不穩定的「軟土」上。

「如果排水,泥炭的結構土壤塌陷,其有機物氧化[化學降解],導致壓實,」她解釋。隨著它們變得越來越密集,“濕地可能會下沉數米,從而面臨洪水的危險。”

「這些變化的條件突顯了我們對景觀所做的一切,並且必須促使我們思考下一步該做什麼濕地,同時也是為了保護我們自己,」她補充道。

考慮到這些珍貴棲息地的嚴峻狀況以及隨之而來的問題,研究人員表示,現在是時候將這些珍貴的棲息地置於危險之中了。濕地神話要休息。

德國國家泥炭地保護策略呼籲到 2030 年將泥炭地年排放量減少 500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