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極相隔:北極創紀錄的臭氧空洞,南極有望恢復

北極上空的臭氧層跌至歷史水平,令科學家們大吃一驚,而南極上空的臭氧層卻在不斷增強,這證明它們確實是兩極。這些發現為臭氧層與人類造成的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大氣環流破壞之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線索。

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機構承認,在北極臭氧層中看到像今年這樣的空洞是「非常不尋常的。通常情況下,我們在北半球春季期間不會在北極看到這種程度的臭氧消耗」。

歐洲氣象衛星利用組織的大氣成分監測服務上週警告稱,本月北極上空將出現「嚴重的臭氧損失」。

“通常臭氧空洞出現在春季[9月]的南極地區。今年,由於特殊的氣象條件,北極地區也出現了臭氧消耗。”它解釋了

臭氧消耗與平流層的溫度有直接關係。平流層雲中的化學反應會破壞臭氧,而平流層雲只能在低於 -80°C 的溫度下形成。

但在今年冬季和春季,維持北極周圍冷空氣的極地渦旋在比平常更冷的溫度下仍然異常強烈和穩定,有利於臭氧層的損失。

例如,週日,科學家指出,他們「在 hPa(百帕斯卡)下仍然可以看到低於 -75C 的溫度」。

哥白尼計畫的科學家指出:“北極上空的臭氧總量比平均值低 100 DU(多布森單位)以上,而且異常情況比 2011 年還要嚴重。”2011 年是第一個也是最大的迄今為止觀察到的北極臭氧空洞。

歐洲地球監測計畫預計,隨著平流層暖化和極渦消散,臭氧值將會恢復。氣溫已經開始上升。

這個洞下的國家受到的紫外線輻射增加。

北極臭氧空洞可能會對大氣環流產生影響-大氣環流是造成風並將熱能分佈到全球的大規模空氣運動。

南極洲的改善為氣候變遷提供了新的線索

同時,在地球的另一邊,南極上方的洞位於歷史低點,部分原因是創紀錄的平流層突然暖化事件

一個研究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研究發現,1987 年《蒙特婁議定書》中對消耗臭氧層物質 (ODS) 的禁令導致了南急流的恢復,南急流是塑造南半球天氣模式和洋流的窄帶強風。

科學家發現,自2000年以來,南方急流已經停止向南移動,這是由於極地臭氧層改善所致。

該論文指出,「由於《蒙特婁議定書》(禁止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平流層臭氧的恢復是觀察到的急流向極移暫停的原因」。

它補充說,情況應該繼續改善,「《蒙特利爾議定書》對對流層環流的影響在未來應該變得更加明顯。觀測中剛開始出現暫停(模型結果普遍預期) 」。

急流偏差影響從南美洲到東非和澳洲的南半球的洋流、風和降水。

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巴塔哥尼亞或澳洲等地(後者遭受了長達數月的乾旱)可能會開始出現更多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