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層空洞可以作為對抗氣候變遷的希望的例子。根據歐盟地球觀測計畫哥白尼的說法,預計 2019 年的臭氧洞將是 30 年來最小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 1987 年通過的旨在保護臭氧層的《蒙特利爾議定書》。
1985年,英國科學家宣布了一項可怕的發現: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出現了一個洞,證明人類活動正在對保護我們免受潛在有害紫外線輻射的平流層屏障產生可怕的影響。
最高峰時,這個洞的面積約為2500萬平方公里。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 (CAMS) 負責人文森特-亨利·佩赫 (Vincent-Henri Peuch) 告訴歐洲新聞台,今年其面積預計將小於 1000 萬平方公里。該地區仍將與美國或中國類似。
2019:不尋常的一幕
南極洲的臭氧空洞每年八月開始形成,十月達到高峰,十二月再次關閉。然而,今年的 CAMS 數據揭示了一個獨特的現象:洞的形成提前了兩週,除了比近幾十年小得多之外,它還移出了極點的中心。
這是因為自9月初以來,極地渦旋(平流層中一股非常強烈的冷空氣流,為臭氧空洞的產生提供了條件)變得不穩定,因為平流層的溫度已達到比正常水平高出40度的程度。
皮奇說:“一切都是平流層動態條件的產物,因此預計在接下來的幾週內,臭氧層中的空洞將再次擴大,儘管沒有達到前幾十年觀察到的規模。”
科學家指出,氣候變遷與臭氧層恢復之間的關係尚不確定。 “氣候變遷可能會延遲臭氧層的恢復,但很難預測是哪一個。”
全球科學與行動:應對氣候變遷的成功秘訣
佩奇解釋說,禁止使用多種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的影響只會產生長期後果。 “不幸的是,這些成分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最終從大氣中清除,我們希望到2060年臭氧層問題才能徹底解決。”
然而,這仍然是一個環境方面的成功故事。皮奇說:“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了洞問題的科學發現如何導致國際層面的決策。” “即使我們需要40年的時間才能達到類似於工業化前的狀況。”
這個洞是在科學實驗室發現的,20 世紀 80 年代,南極洲開展了研究它的活動。幾年之內,各國就禁止對臭氧層最危險的成分達成協議。此外,1995年,三位科學家因了解臭氧形成和分解的機製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Peuch 解釋說:「這或許可以部分實現,因為該行業已經找到了可以替代有害產品的產品,而且生產這些產品的公司數量有限。」他認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更加困難,因為二氧化碳在許多行業中無處不在。 「幾年後,我們將無法從主要基於化石燃料的經濟轉向完全基於再生能源的經濟,」他感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