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在聲明中表示,中歐共識遠多於分歧,合作遠多於競爭,是「夥伴而不是競爭對手」。歐洲新聞的獨家評論文章。
這項溫和的干預措施正值最近在布魯塞爾上任的蔡潤大使所描述的“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全球保護主義抬頭、世界經濟復甦乏力的時刻”,並且正值過去一年的結束之際。
意見指出,明年是中歐建交50週年,中方願同歐方一道,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為中歐關係下一個50年鋪平道路,貢獻我們的力量。
10月,歐盟推出了新的電動汽車關稅經過八個月的調查得出的結論是,中國製造商受益於政府的大規模幫助,使他們能夠在價格上低於歐盟汽車製造商並威脅到歐洲的就業機會,並在未來五年從中國進口汽車。
北京猛烈抨擊這些關稅,稱其為保護主義且不公平。中國商務部也對歐洲出口的白蘭地、豬肉和乳製品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
蔡在意見中沒有明確提及這些爭議,他表示,在動盪的地緣政治前景下,「歐洲朋友正在密切關注中國的經濟前景和中歐合作的未來」。
“希望雙方透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避免貿易戰,」他寫道,並補充說:“這符合雙方和世界的利益。”
這次幹預是在唐納德·川普的第二屆美國政府準備下個月就職之際進行的,歐盟和中國都成為這位美國前總統徵收新關稅的目標。
儘管有內需不足、就業和收入成長壓力等問題,但中方對實現2024年經濟成長目標充滿信心,中國經濟長期成長的基本面並沒有改變。
他從產業和科技的角度寫道,“中國正在加快發展新生產力,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願與歐洲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
他稱讚中國取消了製造業領域對外國投資的所有限制,38個國家免簽政策,包括24個歐盟成員國。
蔡寫道:「未來,中國將繼續擴大高水準開放,與國際高標準貿易規則對接,推出更多自願性、單邊性開放政策,拓展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 。
當前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時期,中歐作為推動多極化的兩大力量、支撐全球化的兩大市場、崇尚多樣性的兩大文明,不存在根本利害衝突。共識遠多於分歧,合作遠多於競爭。
“這使我們成為合作夥伴而不是競爭對手。”
這項言論是在去年夏天的歐盟高峰會上發表的,峰會後歐盟領導人將中國描述為合作夥伴、競爭對手和系統性競爭對手。
歐盟在與中國的關係上走上了一條微妙的鋼絲,因為它平衡了一些成員國保護其貿易免受補貼和有效的中國市場影響的本能,與其他更熱衷於保護現有中國外國直接投資並吸引更多外國直接投資的成員國的本能。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