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項領先的科學評估,世界野生動物數量在短短 50 年內銳減了三分之二以上。
人類正在“輸掉這場拯救戰爭”自然兩年一度的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 地球生命力活動警告說報告。
研究人員使用了倫敦動物學會關於 32,000 名動物狀況的數據野生動物族群。它涵蓋了 5,000 多個物種,發現自 1970 年以來族群規模平均下降了 69%。
森林砍伐、人類剝削、污染, 和氣候變遷是造成損失的最大因素。
迅速下降表示「自然正在瓦解,自然世界正在空無一人,」倫敦動物學會(ZSL)保護和政策主任安德魯·特里(Andrew Terry)說。
世界哪些地區受到物種減少的打擊最嚴重?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野生動物數量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在短短 50 年內下降了 94%。
非洲降幅第二大,為 66%,其次為亞太地區,降幅為 55%。
北美動物數量平均下降了 20%,而歐洲和中亞則下降了 18%。
有些物種在短時間內經歷了急劇下降。
例如,該地區的一群粉紅河豚巴西亞馬遜報告稱,1994 年至 2016 年間,這一數字下降了 65%。
「大自然曾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現在仍然處於困境中說海峽”,世界自然基金會英國分部科學主任馬克·賴特 (Mark Wright) 說道。
“戰爭肯定會失敗。”
報告的調查結果與世界自然基金會2020年的上次評估大致相似,野生動物族群規模持續以每年約2.5%的速度下降。
保護自然有哪些解決方案?
衰退並非不可避免,報告的作者表示,但需要採取緊急行動。
12 月,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將齊聚蒙特利爾,制定一項新的全球策略,以保護世界植物和植物動物。
最大的要求之一可能是為全球保護工作提供更多資金。
“我們呼籲富裕國家為我們提供財政支持,以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世界自然基金會非洲區域主任 Alice Ruhweza 說。
我們還需要緊急轉向更永續的生產和消費——例如,停止為了放牧而砍伐森林。
“我們的食物系統壞了。我們的生產方式和消耗食物WWK-UK 食品戰略總監 David Edwards 表示:“它既是自然喪失的最大推動因素,也是氣候變遷的重要推動因素。”
「從亞馬遜的美洲虎到英國的翠鳥,糧食生產它的排放正在破壞物種及其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