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內瓦舉行的第 75 屆世界衛生大會上,專家們呼籲各國政府防止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傳播,以避免「下一次大流行」。
這次會議是自 COVID-19 大流行開始以來的首次面對面會議,來自源頭預防流行病 (PPATS) 的專家呼籲結束森林砍伐、非法野生動物貿易,並為熱點地區的人們提供更好的醫療保健。
「目前猴痘病毒的爆發提醒我們,由於我們與野生動物的接觸越來越頻繁,人畜共患病毒的溢出正在持續發生,在預防方面我們不能忽視這一點,」博士說喬恩·愛潑斯坦(Jon Epstein),生態健康聯盟科學與外展副總裁,病毒性疾病生態學專家。
「人畜共通病毒已經並將繼續向我們襲來,鑑於像COVID-19 這樣的流行病具有多麼嚴重的破壞性,我們的最佳策略是減少導致疫情爆發的活動,包括砍伐森林、集約化畜牧業生產和野生動物貿易」。
猴痘流行於西非和中非國家例如尼日利亞和剛果民主共和國,在這些地區以外發現的病例通常與當地旅行有關。
然而,在歐洲國家以及北美和澳大利亞,該疾病並未流行,但已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接觸。
感染病毒的症狀包括發燒、疲倦和起水泡的皮疹。
猴痘的症狀一般較輕,在歐洲、北美或澳洲的陽性病例中尚未有死亡記錄,這意味著它的威脅遠小於 COVID-19。
什麼是人畜共通傳染病?
猴痘與 COVID-19 的一個相似之處在於,它是一種人畜共通疾病.
COVID-19 被認為是從中國菜市場飼養的一隻蝙蝠傳播的。其他人畜共患病從動物傳播到人類包括愛滋病毒/愛滋病、炭疽病和伊波拉病毒。
猴痘於 1958 年首次在猴子身上發現,第一個有記錄的人類病例是在 1970 年。
在該疾病較常見的非洲國家,在許多動物中都發現了猴痘病毒的證據,包括繩松鼠、樹松鼠、岡比亞袋鼠、睡鼠和許多種類的猴子。
「居住在森林地區或附近的人們可能會間接或低水平地接觸受感染的動物,」公共衛生保護組織創始人兼執行長 Gladys Kalema-Zikusoka 博士解釋道。
動物傳染給人類可以透過咬傷或抓傷引起,最有可能的帶原者是囓齒類動物。
其他人畜共通傳染病也可透過準備不足而傳播肉類和動物產品;這就是炭疽最初傳播的方式。
對於猴痘,目前在非流行國家的人際傳播是透過人與人之間的密切接觸發生的。
「由於人口密度高,特別是在城市地區,猴痘更容易在人群中傳播,並透過航空旅行傳播到不同的大陸,」Kalema-Zikusoka 補充道。
人畜共通傳染病有哪些危害?
雖然像 COVID-19 和伊波拉人畜共通傳染病對生命的威脅比猴痘更大,但它確實給人類帶來了特殊的挑戰。
在大流行期間,我們即時看到了當一種新病原體開始感染沒有免疫力的人群時會發生什麼,再加上尋找治療方法和疫苗的壓力。
Kalema-Zikusoka 說:“如果它們不常見,而且並非所有疾病都能直接治愈,那麼治療起來可能會很困難。”
“例如,人類結核病的治療與牛結核病的治療不同,牛結核病是人們通過吃受感染的奶牛和水牛的肉或喝牛奶而獲得的。”
目前使用的愛滋病毒/愛滋病高效治療方法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才開發出來,但仍然沒有有效的疫苗。
人類人畜共通傳染病的新穎性使其如此危險。
我們如何預防人畜共通傳染病?
教育是預防人畜共通傳染病的一種方法,但許多人不知道它們是如何傳播的。
例如,教導人們吃不明原因死亡的動物的肉或吃未正確煮熟的肉的危險,可以阻止傳染。同樣,加強保育教育以及在旅遊部門遵守類人猿觀賞指南(戴口罩、10m 距離和 1 小時觀賞限制)的必要性可以限制傳播。
法律執行偷獵法會減少人與動物的接觸結束森林砍伐以及人類侵入沼澤等其他野生棲息地。
Kalema-Zikusoka 表示,最重要的是,對人類、動物和環境健康採取綜合方法可以有所幫助,她稱之為「同一個健康」方法。
「緩解和適應氣候變遷的活動有助於減少新出現的傳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她總結道。
無論是猴痘,還是下一種冠狀病毒,各國政府都必須在國內和全球範圍內採取一切必要行動,以真正防止病原體從野生動物中溢出,」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國際政策副主席Sue Lieverman 博士說。
“他們絕不能袖手旁觀,等待下一次全球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