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mmo 是義大利最受歡迎的義大利麵製造商之一,其產品出口到全球 60 多個國家,最近成為社群媒體抵制運動的目標。
義大利副總理兼右翼聯盟領導人馬泰奧·薩爾維尼上週五參觀了這家義大利麵工廠,並在他的社交媒體帳戶上分享了該工廠的影片。
他說:“儘管如此,面對那些提倡使用昆蟲麵粉、蠕蟲、蟋蟀和蝗蟲的人,以及那些在布魯塞爾反對地中海飲食的人,我們的麵食萬歲。”
從那時起,針對 Rummo 的抵制運動在網路上開始,標籤為「#boicottaRummo」(#boycottRummo)。
有些人批評這家義大利麵製造商涉嫌利用薩爾維尼對其品牌產生不利影響,而另一些人則指責總理一直在政策上偏向意大利北部,突顯了他對這家總部位於那不勒斯的意大利麵品牌的讚揚不一致。
媒體也大量報導了這次活動,頭條新聞包括「一場義大利麵聚會,結果難以消化」。
作為對抵制活動的回應,Rummo 的老闆 Cosimo Rummo 告訴意大利安莎通訊社:“人們將繼續購買我們的意大利麵。我不習慣向來這裡的人索要黨員卡。”
社群媒體抵製品牌真的有效嗎?
針對公司的抵制運動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近日,歐洲商業新聞報道稱麥當勞執行長克里斯肯普欽斯基 (Chris Kempczinski) 指責抵制活動因指控該公司支持以色列而造成中東地區業務損失。
由於某種原因,旨在降低公司或產品聲譽的集體行動(越來越多地在社交媒體上進行)越來越受歡迎。然而,後果對品牌的影響有多大?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行銷學初級教授阿梅里克斯·里德表示,這取決於「工作」定義的含義。
里德在《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如果抵制的目的是損害公司銷售,那麼抵制很少會成功。但如果目的是削弱阻礙運動的公司,那麼抵制的可能性就更大。
「憤怒來來去去,抵制也是如此。公司可能會遭受短期銷售下滑,但從長遠來看,社交媒體抵制很少會損害組織的業務底線,」他補充道。
在 Rummo 案中,眾多義大利公眾人物和政界人士表達了對該義大利麵製造商品牌的支持,並強調該品牌 2022 年的營業額超過 1.7 億歐元,為超過 160 名員工提供了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