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俄羅斯飛彈和無人機17次襲擊烏克蘭首都。這相當於每兩天近乎不間斷的頻率。
雖然莫斯科週二遭遇罕見的襲擊,但俄羅斯的無情襲擊表明這是一場協同轟炸烏克蘭平民的行動。但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克里姆林宮否認故意針對平民——根據國際法,這可以被視為戰爭罪——但聯合國 5 月估計,超過24,000自去年二月戰鬥開始以來已有非戰鬥人員被殺。
俄羅斯的襲擊也有記錄醫院,學校,產科病房,劇院- 嚴峻的名單還在繼續。
“這是恐怖爆炸”傑德·麥格林博士倫敦國王學院戰爭研究研究員告訴歐洲新聞。 “目的是讓烏克蘭人感到不安全,讓他們承受相當大的心理壓力。”
“這是恐怖主義。”
研究長期暴露在戰爭壓力下,包括被轟炸、槍擊或流離失所,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和憂鬱症的發生率較高有關,儘管創傷的真正成本可能難以量化。
「烏克蘭的空襲給平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損失,」他說。阿基勒·德普雷烏克蘭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發言人在發給歐洲新聞台的聲明中表示。
“人們,包括兒童,必須尋求庇護,並在空襲警報響起的停車場或地鐵站等地下區域度過大量時間。”
他補充說:“這種情況造成的身體和精神疲勞怎麼形容都不為過。”
麥格林說,俄羅斯的「恐怖」行動背後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她解釋說:「最終目的是打破民眾的意願,以便他們在某個時候屈服並接受俄羅斯。」她聲稱這是俄羅斯總統親自「指揮」的。
“普丁相信西方會放棄,而烏克蘭人將對恐怖的結束心懷感激。”
閃電戰精神
然而,有人懷疑這項策略是否有效。
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查爾斯·邁爾(Charles Maier)表示:“俄羅斯人犯了與二戰期間英國和美國等平民轟炸倡導者通常犯的錯誤相同的錯誤。”
“也就是說,攻擊平民目標將使民眾士氣低落,從而迫使他們的政府投降。”
“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起作用;事實上它經常適得其反,而現在似乎就是這樣。”
二戰雙方都認為轟炸平民會導致士氣崩潰,迫使領導人尋求和平。
德國對英國城市中心(尤其是倫敦)的攻擊被認為以「閃電戰精神」強化了公眾的抵抗,儘管當時的情況更加模糊。
在戰場陷入僵局的情況下,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空襲都加劇了,但莫斯科的戰略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麥格林說:“俄羅斯所有戰爭中,平民一直是攻擊目標。” “人們長期以來都認為平民是附帶傷害。”
“他們從來沒有過多關心過個人的生命。”
1999 年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之前,俄羅斯對分裂的車臣發動了毀滅性的轟炸,將大片地區夷為廢墟,迫使至少 10 萬人逃離家園。
俄羅斯的空襲也襲擊了敘利亞持續內戰中叛軍控制的地區,人權觀察將其描述為“魯莽、不分青紅皂白和蓄意針對平民」。
在烏克蘭,麥格林表示,俄羅斯願意不分青紅皂白地轟炸平民地區,這源自於該國的殖民觀點。
“對於俄羅斯來說,有兩種類型的烏克蘭人:會說俄語的好弟弟/夥伴……以及擁護烏克蘭身份的壞烏克蘭人。”
「這就是他們想要摧毀的人」。
烏克蘭和俄羅斯關係密切,兩國都曾是蘇聯計畫的一部分,也曾是俄羅斯帝國。烏克蘭的歷史充滿了反對俄羅斯統治的起義和反烏克蘭政策引發的災難,例如大饑荒。
「有時,當你閱讀西方媒體時,你會得到俄羅斯軍隊完全是白痴的印象。但我認為這會導致自滿,因為他們不是,」麥格林繼續說道。
“問題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對烏克蘭社會抱有完全瘋狂和不切實際的看法,其基礎是帝國主義信念,認為烏克蘭並不重要。”
“這次入侵失敗的原因之一是莫斯科不了解烏克蘭的韌性有多大,也不了解他們對成為烏克蘭人的想法有多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