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緊急狀況導致過去20年自然災害數量增加一倍

根據聯合國的報告,過去 20 年報告的自然災害數量是前 20 年的兩倍,其中氣候變遷是造成這一數字增加的主要原因。

該組織警告說,如果世界不應對氣候緊急情況,情況將繼續惡化。

聯合國減災辦公室 (UNDRR) 表示,2000 年至 2019 年,全球共記錄了 7,348 起自然災害,幾乎是 1980 年至 1999 年期間的兩倍。

這些事件造成了近 3 兆美元(2.54 兆歐元)的損失,並造成超過 120 萬人死亡。

「COVID-19 確實提高了各國政府和公眾對我們周圍風險的認識。他們可以看到,如果 COVID-19 如此可怕,那麼氣候緊急情況可能會更加嚴重,」UNDRR 秘書長 Mami Mizutori 在新聞發布會。

「如果沒有綠色復甦,我們只會加劇氣候緊急情況,」她堅稱。

該報告並未重點關注冠狀病毒等流行病學風險,但顯示自然災害的增加主要與氣候災害的增加有關,氣候災害已從3,656起(1980-1999年)上升到6,681起(2010-2019年) 。

水鳥說:“我們是故意破壞的。這是回顧過去20年發生的災難時所能得出的唯一結論。”

自 2000 年以來,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估計至少接近 3 兆美元(2.54 兆歐元),但實際金額更高,因為許多國家,特別是非洲和亞洲國家,沒有提供有關經濟影響的資訊。

洪水和風暴是過去二十年來最常見的災害,洪水數量增加了一倍。

聯合國估計,未來十年最嚴重的問題將是熱浪。

更多人受到影響

雖然這些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數在過去二十年並沒有大幅增加(1980-1999 年期間為119 萬人,而2000 年至2019 年間為123 萬人),但受影響的人數卻猛增,從32.5 億增加到40 億。

水鳥女士強調:「越來越多的生命得到拯救,但越來越多的人受到日益嚴重的氣候緊急情況的影響。災害風險正在變得系統性。」她呼籲世界遵循科學家的建議,投資於氣候變遷預防和調適計畫。

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是亞洲,災害最嚴重的十個國家中就有八個受災。其次是美洲和非洲。

中國和美國報告的災害數量最多,其次是印度、菲律賓和印尼。報告稱,這些國家的高危險地區人口密度相對較高。

2004年、2008年和2010年是最具破壞性的年份,每年有超過20萬人死亡。

2004年印度洋海嘯是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事件,造成超過22萬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