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新聞討論歐洲和中國應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高峰會第一期會議正在中國昆明舉行。為了紀念這一盛事,歐洲新聞台和中國國際電視網 (CGTN) 與領先的專家和分析師一起討論了全球保護自然的最新努力。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高峰會在中國昆明,我們的地球生態系統正面臨巨大的壓力。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2018 年的報告,自1970 年以來,全球哺乳動物、魚類、鳥類、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的數量減少了60%。的危險。

會議將討論如何阻止這種下降、促進保護、恢復受損的生態系統以及創建所謂的「自然積極」經濟。

標記兩部分中的第一章締約方會議第十五次會議生物多樣性高峰會、歐洲新聞和中國國際電視台(中國環球電視網)與頂尖專家和分析師一起討論了全球保護自然的最新努力。

中國主辦COP15

中國作為世界上17 個公認的「生物多樣性豐富」國家之一,已將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升為官方國家計劃的一部分,而歐盟也加大了力度,將生物多樣性戰略置於其旗艦計劃的核心。綠色協議

「COP15 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關鍵時刻,」全球政策與宣傳總監李林表示。世界自然基金會。

「發揮東道國的作用,團結世界上的不同觀點,努力彌合分歧和關切,以便我們能夠真正在明年的昆明商定全球多樣性框架。這可能是變革性的,也可能是雄心勃勃的,並且仍然提供我們都需要的保護。

為生物多樣性提供資金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主題演講中宣布將設立生物多樣性基金。他承諾斥資約2億歐元(15億盧布)建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並歡迎其他國家加入。

這一姿態值得歡迎,因為日本在 2010 年商定的 20 項愛知保護目標未能實現,主要是因為缺乏資金和政治意願。

中國公眾環境研究所所長馬軍告訴專家小組,「我們把所有這些雄心勃勃的目標都寫在紙上。但它們沒有得到立法和政府政策的支持,而且資金、投資也沒有到位。」 」。

“儘管國際社會做出了種種努力,但我們還沒有看到生物多樣性的轉折點”,他說。

COVID-19 的影響

有些人認為,近年來發生的事件導致人們對生物多樣性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間全球實施多次封鎖之後,人們對我們與自然環境的關係的認識有所提高。

Meriem Bouamrane,生態與生物多樣性政治與研究部主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說:“在這場危機中,人們對我們與自然、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相互依賴有了前所未有的認識。”

“因此,重要的是,在明年在昆明簽署協議之前,這一重點保持不變”

她認為,消費環境正在發生變化,生物多樣性現在已成為人們日常購買決策的一部分。

布阿姆拉內補充說:“如果人們更加意識到自己擁有的選擇,他們就可以選擇購買什麼、消費什麼,他們知道自己的選擇的後果是否對生物多樣性產生積極影響。”

定價中的自然成本

那麼自然成本是否應該計入我們產品的價格呢?在如何將二氧化碳排放量「定價」到商品和服務的大量討論中,也許對於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的成本也應該採取同樣的做法。

生態學教授約瑟夫·塞特勒 (Josef Settele) 表示:“最終,這將導致有機種植的食品比傳統土地便宜得多,因為它將佔所有成本。”IPBES 和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 超濾區

「所以我認為我們需要使用經濟論據,但我們不應該真正陷入對單一物種定價的陷阱,例如,這會將它們降級為可交易的東西,但事實並非如此,」塞特勒總結道。

要觀看完整辯論,請點擊上面的播放器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