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 年 2 月一個寒冷的冬日早晨,當約翰·巴徹勒 (John Batchelor) 下來吃早餐時,他看到一塊黑板上用鉛筆手寫著「國王死了」。他在英格蘭東南部小鎮法恩伯勒的一所預科學校就讀。
他生動地回憶起收到消息的那天,10歲的他感到震驚和驚訝,無法完全理解國王長期患病的事實。
「我們都必須適應這樣一個事實:一位非常年輕的女性現在成為了女王。她在肯亞,需要被帶回來,因為這對她來說是一個可怕的打擊,」80 歲的巴徹勒教授在牛津的家中談到喬治六世國王去世的那一刻時說道。
1952 年國王的去世和葬禮與今天電視轉播的他女兒伊麗莎白女王二世的送葬隊伍形成鮮明對比。
巴徹勒說,在寄宿學校,有一次莊嚴的集會,男孩們為已故的國王唱歌。
沒有電視,廣播和日報是他們的主要資訊來源。
報紙上三位身穿黑衣的女王的形象格外引人注目:年輕的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王太后和瑪麗王后正在等待喬治六世的靈柩。
已故的穆里爾·安妮·貝利斯 (Muriel Anne Baylis) 在給她孫女的一本紀念書中寫道,喬治六世的葬禮是她一生中目睹的最難忘的世界事件之一。
她和一位朋友加入了倫敦路堤上的人群,觀看送葬隊伍經過。
「人們完全沉默地表示尊重,欽佩他,」她在書中寫道。
來自利物浦的 87 歲老人保琳·沃斯利(Pauline Worsley)小時候有一本剪貼簿,裡面有女王和瑪格麗特公主的剪報。當喬治六世去世的消息傳出時,她 17 歲,在政府辦公室擔任追蹤員。
沃斯利從日報上看到了年輕的伊莉莎白公主與丈夫愛丁堡公爵前往肯亞的照片。
「當時喬治六世國王的健康狀況非常糟糕。那是一個寒冷的日子,」沃斯利回憶道,他當時看起來很糟糕。
“他是一位受歡迎的國王,這是一個巨大的悲傷,”她補充道。
但她不記得倫敦發生的事件對她有什麼特別影響,也沒有前往參加葬禮。
沃斯利補充道,伊莉莎白女王繼承王位時年僅 25 歲,這對她來說是一件巨大的事情,而且她很好地掌握了這一點。
亨利埃塔·巴徹勒在蘇塞克斯的東格林斯特德長大,喬治六世去世時年僅五歲。
她對他的葬禮的記憶很少,因為她說,在那些日子裡,孩子們不被允許參加葬禮或談論死亡。但她記得一種集體悲傷的感覺。
「我確實在 BBC 家庭服務的廣播中聽到過,陰鬱的氣氛,我父母嚴肅的面孔。我想我不太明白,」她說。
她的父母告訴她這是出乎意料的,但事後看來,她想知道怎麼可能:“他患癌症多年了。”
公開直播的加冕禮
從喬治六世去世到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於 1953 年 6 月 2 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加冕典禮,整整過去了 15 個月。
亨利埃塔·巴徹勒說,到那時,很多人都擁有了電視。
她的父母抵制這種“新奇的裝置”,所以她去了鄰居家觀看遊行隊伍穿過商場進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她也回憶起當地社區重現 1559 年伊莉莎白一世女王加冕典禮的盛況。
巴徹勒說,像我們這樣的村莊被鼓勵描繪伊莉莎白一世加冕時可能發生的事情。
「我母親有一匹紅毛馬,騎在側鞍上。這真的很令人興奮。側鞍騎行確實很困難,但她做到了,」她說。
同時,巴徹勒教授回憶起在倫敦麗茲酒店的陽台上觀看儀式的情景。
“僱用我父親的公司在麗茲酒店租了一個樓層,供員工的孩子們在陽台上觀看加冕遊行。”
11歲那年,他想起了二戰後那場不合時令的傾盆大雨和從未見過的奢華美食。
「這真是個驚喜,居然有像『le petit poulet』這樣的現代法國美食。我對這一切完全陌生,」他說。
他回憶起威斯敏斯特合唱團的男孩們唱過“Vivat Regina”。對他來說最感人的時刻是愛丁堡公爵向新加冕的君主致敬的時刻。
“這對年輕夫婦也必須遵守這一中世紀傳統,這是一種非同尋常的感覺。”
一個陽光明媚的周五下午,77 歲的芭芭拉·吉利斯(Barbara Gellis) 和她的孫女在白金漢宮外排起了長隊,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內向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致敬後,花了一些時間思考。
週四下午,她帶著孫女抵達,排了八個小時的隊,只為一睹女王陛下的安息。 1997年,吉利斯還參加了戴安娜王妃的葬禮。
當喬治六世國王去世時,吉利斯正在北愛爾蘭上學,她得知喬治六世去世的唯一方式是在《上帝保佑國王》國歌改為《上帝保佑女王》之後。
她還清楚記得女王的加冕典禮。
「當時我正在北愛爾蘭參加運動會,當時我已經七歲了,」她說,並補充說他們沒有離開電視。
在經歷了機場式的安檢和威斯敏斯特花園的曲折排隊後,她在談到自己在威斯敏斯特花園裡的“神奇”經歷時感動得熱淚盈眶。
她的孫女艾瑪在最後一刻給了她一張飛往倫敦表達敬意的機票,這讓她大吃一驚。
「保全人員很可愛,自始至終,他們都在指導你。消防隊正在傳遞水,」她說,她不確定何時以及是否很快就會發生如此具有全球意義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