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兵換崗:英法軍交換地點,紀念友好協約 120 週年

這是一段美好但複雜的友誼的開始。

120年前的今天,英國和法蘭西共和國簽署了一系列協議,旨在解決兩國之間的衝突,並在面對日益強大的德國軍事力量時加强两國聯盟。

它已成為歐洲歷史的關鍵時刻,不僅重新定義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而且也是塑​​造整個 20 世紀歐洲大陸政治格局的關鍵。

英國和法國軍隊參加了傳統的衛兵換崗儀式,但交換了宮殿,以紀念這一周年紀念日。

來自冷溪衛隊第七連的 16 名頭戴熊皮帽的英國士兵與 32 名共和憲兵在巴黎愛麗舍宮站崗。

法國總統馬克宏和英國駐法國大使梅納羅林斯拜訪了他們。

同時,32 名憲兵共和衛隊成員與 40 名來自蘇格蘭衛隊 F 連的衛兵在白金漢宮遊行。愛丁堡公爵和公爵夫人以及法國大使代表國王查理三世迎接了他們。

這是英聯邦以外的國家首次參加在倫敦舉行的衛兵交接儀式。

什麼是友好協約?

至少可以說,英國和法國之間的關係一直不穩定——兩個具有強大全球影響力和戰爭歷史的任性國家(41,準確地說)。

20世紀初,各種衝突仍在醞釀中,特別是北非的殖民爭端。友好協約解決了這些問題,建立了兩國之間的外交和諧。

隨著人們對德國不斷崛起的好戰勢力以及與奧匈帝國和義大利建立的三國同盟的秘密條約的日益擔憂,這在某種程度上也變得必要。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前十年簽署的《親切協議》是一個強大聯盟的開始,為整個歐洲的團結與和平創造了模板。

1949 年,英國和法國以及歐洲和北美的其他 12 個國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ATO),以抵禦蘇聯的核威脅。

也許現代英法團結的最佳例子就是英吉利海峽隧道。它於 1994 年 5 月 6 日揭幕,至今仍被認為是 20 世紀基礎設施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壯舉之一,徹底創新了英國與歐洲其他國家之間的流動性。

亦敵亦友?

當然,這一切並非一帆風順。與任何關係一樣,法國和英國也存在分歧,後者(尤其是前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因 2020 年離開歐盟而使事情變得更加複雜。

這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焦慮的迴避者導致他們的伴侶出現被遺棄的問題,並造成大量的財務混亂。

但 120 年後,他們仍然在一起並解決他們的問題。

查理三世國王和卡米拉王后做出了積極的象徵性舉動首次國事訪問去年去法國。

在那裡(據報道享用藍色龍蝦),國王提到了《友好協約》的重要性在一份聲明中

“我們人民之間的聯繫是無數的,代表了我們友好協約的命脈,這是受到我的曾曾祖父愛德華七世國王的啟發。”

他繼續說道:“我們所有人都有責任重振我們的友誼,以確保它能夠應對 21 世紀的挑戰。”

聽聽,聽聽,好朋友們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