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對天主教會與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學校「災難性」政策的合作做出了歷史性的道歉,稱原住民被迫融入基督教社會破壞了他們的文化,使家庭破裂,並使一代人被邊緣化。
「我深感抱歉,」弗朗西斯週一說道,這引起了聚集在艾伯塔省埃德蒙頓以南一所前寄宿學校的學校倖存者和原住民社區成員的掌聲。
他稱學校的政策是一個“災難性的錯誤”,與福音不相容,並表示需要進一步調查和補救。
方濟各說:“我謙卑地請求寬恕這麼多基督徒對原住民犯下的罪行。”
在為期一周的「懺悔朝聖」的第一場活動中,方濟各前往四個克里族國家的土地,在墓地祈禱,然後在附近的儀式場地表達了長期以來尋求的道歉。
四名酋長護送坐在輪椅上的教宗前往前埃爾米內斯金印第安寄宿學校附近的地點,並在他講話後向他贈送了羽毛頭飾,使他成為社區的榮譽領袖。
方濟各的話超越了他先前對傳教士犯下的「令人遺憾的」虐待行為的道歉,而是對教會與加拿大「災難性」同化政策的合作承擔了機構責任。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據說這相當於一場「文化滅絕」。
教宗道歉的政策到底是什麼?
教宗方濟各的道歉是針對一項官方政策,該政策從 19 世紀到 1970 年代迫使超過 15 萬加拿大本土兒童就讀政府資助的基督教學校,以努力使他們免受家園和文化的影響。
其目的是使他們基督教化並融入主流社會,而加拿大歷屆政府都認為主流社會更優越。
渥太華承認,學校裡的身體虐待和性虐待十分猖獗,學生因為講母語而遭到毆打。原住民領導人將這種虐待和與家人隔離的傳統視為加拿大保留地酒精和藥物成癮流行率的根本原因。
去年,在以前的學校中發現了數百個潛在的埋葬地點,引起了國際社會對加拿大學校和美國同行的關注。這些揭露促使方濟各響應真相委員會的要求,並在加拿大領土上道歉。在全國 139 所寄宿學校中,有 66 所由天主教宗教團體經營。
原住民的反應是什麼?
當弗朗西斯講話時,人群中的一些人哭泣,而其他人則鼓掌或保持沉默,聆聽他用母語西班牙語和英文翻譯發表的講話,反映了當天相互矛盾的情緒。其他人則選擇完全不參加。
倖存者伊芙琳·科爾克馬茲 (Evelyn Korkmaz) 說:“我等了 50 年才等到這個道歉,今天終於聽到了。我的一部分是高興,一部分是悲傷,一部分是麻木。”不過,她補充說,她希望聽到教宗的“工作計劃”,說明他下一步將採取哪些措施來實現和解,包括公佈有關在學校死亡的兒童的教會檔案。
人群中的許多人穿著傳統服裝,包括色彩繽紛的絲帶裙和帶有原住民圖案的背心。其他人則穿上橙色襯衫,這已成為學校倖存者的象徵,讓人回想起一位女士的故事,她心愛的橙色襯衫是她祖母送給她的禮物,但在學校被沒收並換成了校服。
桑迪·哈珀(Sandi Harper) 說:「這是必要的,不僅是為了讓人們聽到,也是為了讓教會承擔起責任。」她與姐姐和來自薩斯喀徹溫省的一個教會團體一起前往紀念已故的母親,她的母親曾在一所寄宿學校上學。
「他意識到這條和解之路需要時間,但他確實與我們站在一起,」她說,並稱道歉是「真誠的」。
儘管活動很莊嚴,但氣氛有時顯得很歡樂:酋長們在催眠般的鼓樂聲中步入會場,長輩們跳舞,人群歡呼雀躍,高喊戰歌、勝利歌曲,最後是治癒之歌。參與者在操場上舉著長長的紅色橫幅,上面寫著 4,000 多名在寄宿學校死亡或從未從寄宿學校回家的兒童的名字;弗朗西斯後來親吻了它。
“我並沒有失望。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時刻,」寄宿學校倖存者、原住民大會前主席菲爾·方丹 (Phil Fontaine) 說道,他公開了自己在 20 世紀 90 年代遭受性虐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