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對外情報局局長理查德摩爾週三表示,人工智慧將改變間諜世界,但它不會取代對人類間諜的需求。
在布拉格發表的一次罕見的演講中關於俄羅斯和伊朗對西方不斷演變的威脅,英國軍情六處情報機構負責人表示,“一些人”一直在問人工智能是否“會讓像我這樣的情報服務破產”,對此他回應說,“人為因素」 」仍然至關重要。
「事實上,情況可能恰恰相反,」他說。
他補充說:“當人工智慧在開源的海洋中搜尋時,用一隻精心投擲的蒼蠅著陸,發現其網無法觸及的秘密,將會具有更大的價值。”
換句話說,雖然人工智慧可以篩選大量的開源數據,但仍有一些有價值的見解和秘密可能仍然隱藏著,超出了人工智慧演算法的掌握範圍,而間諜無法捕捉和破解。
摩爾此前曾警告稱,西方在人工智慧競賽中落後於競爭對手,他表示,“在適當的地方,人類特工的獨特特徵將變得更加重要”,強調間諜“影響政府內部決策的能力”或恐怖組織。
「我的團隊現在正在使用人工智慧來增強(而不是取代)他們對人們在各種情況下可能如何行動的判斷。他們正在將自己的技能與人工智慧和大量數據相結合,以識別和阻止武器流向俄羅斯,以用於對付烏克蘭。
他補充說,未來,這項技術可能能夠比人類更好地預測人類行為,「但總會有一種非凡的紐帶,讓一個人真誠地向另一個人傾訴,透過共同的人性意識團結在一起。 」和目的」。
英國決心反對惡意使用人工智慧
對英國情報界來說,了解人工智慧的威脅,同時發揮其潛在的好處已成為當務之急。
他說:「因此,讓我明確而堅定地說:我的軍隊與我們的盟友一起,打算贏得這場掌握人工智慧的道德和安全使用的競賽。」他補充說,中國等其他國家擁有「先天優勢” ,”他的國家“永遠無法匹敵——或者永遠不想匹敵。”
「中國受益於巨大的規模:目前形式的人工智慧需要大量數據;擁有的數據越多,教授機器學習工具的速度就越快。中國透過吸收國外其他數據來豐富其國內的龐大數據集。
「中國當局並沒有因為個人隱私或個人資料安全問題而受到太大困擾。他們專注於控制訊息並防止令人難以忽視的真相被揭露。
軍情六處負責俄羅斯、中國和伊朗事務的負責人
摩爾在布拉格的英國大使官邸發表講話時還表示,弗拉基米爾·普丁總統未能實現其戰爭目標,指責俄羅斯在非洲實行“帝國主義”,並指責伊朗向俄羅斯提供無人機和其他武器,加劇了烏克蘭的衝突。
他說:「上個月,烏克蘭解放的領土比俄羅斯去年奪取的領土還多。」他補充說,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對烏克蘭的朋友來說,施加壓力並維持他們的支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相較之下,一些國家已經淪為侵略者的幫兇,」他補充道,並批評伊朗決定向俄羅斯提供「對烏克蘭城市進行隨機破壞的自殺式無人機」。
他說:“伊朗通過向俄羅斯出售武器以使其能夠殺死烏克蘭士兵和平民來獲取現金,而俄羅斯則通過在非洲各地兜售僱傭軍來獲取現金。”
然而,儘管普丁的侵略行為帶來了種種直接挑戰,軍情六處情報負責人表示,俄羅斯「並不是他的服務中最重要的戰略焦點」。 “我們現在向中國投入的資源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這反映出中國日益增長的全球重要性。”
對英國情報部門來說,公開談論間諜活動仍然是一件新鮮事。直到 1992 年,政府甚至拒絕承認軍情六處的存在,其領導人很少發表公開演說。
自從擔任軍情六處負責人以來,摩爾唯一一次公開演講是在三年前,當時他也談到了人工智慧帶來的力量和威脅。
在 2021 年 11 月的演講中,他指責西方在應對人工智慧的顛覆性影響方面行動遲緩,並且落後於正在向人工智慧和其他尖端技術「投入資金和野心」的對手。
在那次演講中,他表示中國是該機構的“唯一最優先考慮的事項”,並表示英國及其盟友“必須勇敢地面對並阻止俄羅斯違反國際規則體系的活動”。
三個月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