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通貨膨脹率震驚了歐盟,達到了過去 40 年從未見過的水平。 1997 年至 2021 年底,歐盟最高年通膨率僅 4.4%(2008 年 7 月紀錄)。
2022 年 10 月達到 11.5%。
新冠疫情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影響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2023年就業展望》人工智慧與勞動市場報告,COVID-19 危機之後價格大幅上漲。
2021年,由於疫情和相關供應鏈瓶頸的迅速反彈,價格開始上漲。然後,在2022年期間,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對能源價格的影響再次推高通膨。
家庭正努力應對由此產生的生活成本危機。去年,幾乎所有歐盟成員國都提高了時薪,但這種成長只是名義上的。
換句話說,沒有考慮通貨膨脹。
截至 2023 年第一季度,去年歐洲 24 個國家中,有 22 個國家的實際時薪有所下降。這意味著名目成長低於通貨膨脹,從而導致實際工資下降。
2022 年第一季至 2023 年第一季度,實際時薪僅在比利時(2.9%)和荷蘭(0.4%)成長。
在此期間,實際工資下降幅度從盧森堡的 0.8% 到匈牙利的 15.6%。
一些歐盟國家的實際時薪下降幅度超過 5%,降幅非常顯著。緊隨匈牙利之後的是拉脫維亞(-13.4%)、捷克(-10.4%)和瑞典(-8.4%)。
英國、法國和德國的實質工資下降
法國(1.8%)、英國(2.9%)和德國(3.3%)的實質時薪也下降了。
名單上的所有 24 個國家的名義時薪均有所增長,增幅從芬蘭的 0.6% 到立陶宛的 13.6%。
匈牙利名目時薪年增9.8%,英國成長6.1%,法國成長4.2%。
顯然,除了比利時和荷蘭之外,所有這些工資增長都是不夠的,因為通貨膨脹率仍然高於工資的名義增長。
2022 年第一季至 2023 年第一季的年通貨膨脹率從瑞士的 3.2% 到匈牙利的 25.4% 不等。在此期間,整個歐盟的比例為 9.4%。
同期,英國的統一消費者物價指數也上漲了 9%,德國上漲了 8.2%,法國上漲了 6%。
自新冠疫情大流行以來的實際工資
自 COVID-19 大流行開始以來,歐洲的實際工資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儘管最近名義工資有所增長,但大多數國家的實際工資目前仍低於大流行前的水平。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2019年最後一個季度至2022年期間,大多數歐洲經合組織國家的實際時薪有所下降。
2019年第四季至2022年第四季實際小時工資累積變化
這三年實際時薪的累積變動範圍從愛沙尼亞的-9.6%到立陶宛的7.1%。在此期間,25 個國家中有 18 個國家的實質薪資下降。
英國的實質時薪成長了 1.9%,其次是法國(1.5%)。德國下降了 3.2%。
低收入產業表現相對較好
經合組織的報告發現,雖然實質薪資整體下降,但低收入產業的工人往往表現相對較好。
2022 年至 2023 年第一季的變化表明,在歐洲 23 個國家中,有 13 個國家的低薪行業實際工資表現優於高薪行業。
希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低收入行業的實際工資增加了 5.1%,而下降了 2.9%。
該群體的這種變化也好於 14 個國家的中等收入產業。
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很強的模式,因為在義大利、葡萄牙、英國等一些國家,高收入產業的變化略好於低收入產業。
這些行業可分為三大類。
低薪業:住宿和餐飲服務、行政和支援服務、藝術、娛樂和休閒、批發和零售貿易
中等收入行業: 運輸及倉儲、製造業、其他服務、房地產活動、建築
高薪行業:人類健康和社會工作、教育、專業活動、資訊和傳播、金融和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