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科技」的興起:人工智慧被用來讓你所愛的人起死回生

2016 年,詹姆斯·弗拉霍斯 (James Vlahos) 發現他的父親死於晚期肺癌。

維拉霍斯痛苦地意識到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他趕緊在還可以的時候收集記憶,記錄下他父親的人生故事;從童年記憶到他最喜歡的格言、歌曲和笑話,應有盡有。

這些錄音一旦轉錄,就佔滿了 200 個單行距頁面。

“這是一個很棒但惰性的資源,我渴望一些互動的東西。所以我花了近一年的時間編寫了一個我父親的聊天機器人複製品:’Dadbot’,”Vlahos 說。

這個「Dadbot」能夠透過簡訊、音訊、影像和視訊重現他父親的故事,創造一種模仿個人獨特細微差別的互動體驗;弗拉霍斯的父親。

雖然這個人造版本永遠無法取代弗拉霍斯真正的父親,但它確實給了他一些安慰 - 以及以人工智能來世的形式更本能地記住他的方式。

這也啟發了 Vlahos 創立了 HereAfter AI,這是一家美國公司,讓人們可以上傳自己的記憶,然後將其轉化為可以與朋友和家人交流的「生活故事化身」。

與塵封的相簿或休眠的 Facebook 個人資料不同,它是一種歸檔我們自己或我們所愛的人的一部分的方法,實際上可以讓它們復活。

數字不朽

失去是人類最難經歷的經驗之一,在數位保存時代,應對它只會變得更加複雜;人們的碎片永遠在 Whatsapp 聊天、Instagram 圖片、最後的推文和 Facebook 的記憶功能中結晶。

對於某些人來說,能夠重新訪問他們失去的人的線上檔案是令人欣慰的。

2021 年,一位名叫雪莉·特納(Sherri Turner) 的作家在推特上發了一條關於在谷歌地圖街景上查看她母親的房子的推文,將時間撥回2009 年:“她的臥室裡有一盞燈亮著。

其他人則嘗試了更先進的技術,試圖讓死者復活,例如自由撰稿人約書亞·巴博 (Joshua Barbeau),正如 2021 年的一份報告所記錄的那樣舊金山紀事報文章- 在名為「十二月計畫」的網站上訓練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來冒充他死去的未婚妻潔西卡。

但你對一個人的數位殘餘能做的只有這麼多,他們的靜態檔案是懷舊的門戶,但最終是空虛和平淡的;被時間凍結的廢棄房屋。

「我們確實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很多關於自己的信息,但通常都是這些非常具體的碎片,這與你與自己的個人傳記作者坐下來真正回到你的生活並分享是什麼讓你成為那個人的過程不同。

而不是使用人們留下的數位足跡——以及所有道德兩難這就引發了——HereAfter AI 的模型完全依賴用戶的同意,用戶必須選擇接受採訪,並可以選擇與誰分享他們的「生活故事頭像」。

「對於我們的特定應用程序,我們真的希望它是準確和真實的。我們不能讓人工智慧編造出與原始人不真實的東西,因為這可能會對以後的親戚帶來可怕和欺騙性的經歷, 「弗拉霍斯說。

到目前為止,該應用程式的反應積極,用戶再次聽到親人的聲音而深受感動,有些人甚至發現了他們以前從未聽過的父母的故事。

「它能夠拉近家庭距離,或揭露日常對話中不會出現的訊息,這對人們來說非常有意義和令人滿意」。

「悲傷科技」的未來

保存記憶和傳承傳家寶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願望,從古代文物到建築,這種願望在一切事物中都很明顯,因此科技公司正在尋找新的方法來推進和提升這一過程也就不足為奇奇了。

去年,一位87 歲的婦女在英國參加了自己的葬禮,這要歸功於一家名為StoryFile 的新創公司,該公司與HereAfter AI 類似,在一個人去世前記錄鏡頭和音頻,然後透過對話的力量使其具有互動性。

特別是爆炸聊天GPT由OpenAI 創建的強大聊天機器人,加速了其他「悲傷技術」的開發,包括將其整合到元宇宙的「永遠活著」模式中,這是Somnium Space 公司的一個項目,希望創造一個可以生存的數字“你」在元宇宙中不朽(這個概念尚未完全定義)。

從目前的形式來看,HereAfter AI 的技術緊密基於檢索人們記錄的內容,但在未來,它希望利用像 ChatGPT 這樣的大型語言模型來增強其對話能力 - 但需要注意的是,它仍然僅限於訊息給予。

「它無法自由地談論很多事情,但它的知識也會受到限制,因此它不會隨機向網路上的誰知道誰提供資訊」。

這項技術也不僅限於悲傷和失落。它目前可能純粹用於記錄個人想法或傳達困難的對話和秘密。

弗拉霍斯說:“當人們還活著的時候,這可能是有價值的,你不必死了,你的化身才會有某種目的。”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健康的應對機制嗎?

雖然這些人工智慧化身肯定有利於悲傷的過程,在動盪的時期提供安慰,但也有可能讓我們緊緊抓住過去,無法前進和成長。

牛津大學臨床研究員克斯汀史密斯博士告訴歐洲新聞台:“多項研究的證據表明,尋求接近(旨在恢復與死者親密關係的行為)實際上與較差的心理健康結果有關。”

「尋求接近的行為可能會阻止某人在沒有死者的情況下建立新的身份,或阻止他們建立新的有意義的關係。這也可能是避免人們已經死亡這一現實的一種方式——這是適應失去親人的關鍵因素,」她說。

就像生活中的一切一樣,適度是關鍵,保留紀念品以供回顧,無論是實物還是數位化身,本身並不是一件有害的事情——而是我們與它們關係的頻率和強度可能會導致問題。

「我們都希望在親人去世後與他們保持親近的感覺,如果這項技術能夠在適當控制的實證研究中證明它不會造成任何傷害,那麼它可能會成為一種令人興奮的紀念和紀念我們所愛之人的方式。

弗拉霍斯也質疑對此類技術阻止人們繼續前進的擔憂是否完全有道理。

「我不認為繼續前進意味著你必須忘記某人,或者讓你對那個人的記憶變得非常褪色和遲鈍。所以,如果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你對某人擁有更豐富、更真實、更保真的記憶,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他說。

無論這項技術帶我們去往何處,無論是死是活,它也許最重要的是提醒我們充分利用與我們所愛的人在一起的脆弱而短暫的禮物——在我們變成灰塵和像素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