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的純電動車(BEV)在進入歐盟無國界市場時很快就會被徵收進口關稅,近年來歐盟對這些環保產品的需求激增。
歐盟委員會宣告週三,針對在中國組裝的純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的第一個臨時決定,根據可疑的國家援助水平按品牌劃分:
- 比亞迪:17.4%
- 吉利:20%
- 上汽集團:38.1%
- 其他配合調查但未進行單獨抽樣的中國純電動汽車生產商:21%
- 其他不合作的中國純電動汽車生產商:38.1%
這一水準將高於現有 10% 的進口關稅,並違背了該行業 20% 稅率的預期。這一意外反映了該委員會的破壞性調查結果,這些調查結果表明共產黨如何大力支持整個純電動車供應鏈,從原材料的開採到運往歐洲港口的運輸。
如果中國無法提供令人信服、有效的解決方案來糾正其不公平做法,這些措施將於7月5日出台。北京長期以來拒絕與西方盟國接觸解決貿易摩擦,並經常否認問題本身的根源。
實際上,這項決定意味著在亞洲國家經營工廠的中國和西方品牌都將受到漲價的影響,儘管影響不一樣。例如:特斯拉和寶馬將被徵收平均21%的關稅,而與大眾和通用汽車合資的上汽集團將被徵收高達38.1%的關稅。 (特斯拉已提出“經證實的請求”,可能會在今年稍後獲得其量身定制的費率。)
值得注意的是,總部位於深圳的比亞迪其目標是佔領歐盟純電動車市場 5% 的份額,但在該集團中所佔比例最不明顯。比亞迪在該領域快速進軍今年早些時候特斯拉奪得全球最大純電動車製造商的桂冠。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總裁 Valdis Dombrovskis 表示:「這是基於我們廣泛調查的明確證據,並充分尊重 WTO 規則。我們現在將與中國當局和各方接觸,以期完成這項調查。」 -負責貿易的總統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他補充說:“我們的目標是恢復公平競爭環境,並確保歐洲市場對中國電動汽車生產商保持開放,前提是他們遵守全球商定的貿易規則。”
北京立即憤怒
布魯塞爾深感擔憂的是,由於北京方面慷慨地註入補貼,歐洲企業將無法與中國生產商競爭,並最終被擠出這個利潤日益豐厚的行業,就像太陽能電池板的情況一樣。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中國製造的純電動車銷量以出乎意料的強勁速度增長:從2020 年的57,000 輛新銷量增長到2023 年的437,000 多輛,其中包括寶馬、雷諾和特斯拉等西方公司的車型。同期,這些交易的價值從 6.31 億歐元增至 96.6 億歐元。
一個學習交通與環境(T&E) 的報告顯示,中國品牌在歐盟純電動車市場的市場份額從2019 年的0.4% 飆升至2023 年的7.9%,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到2027 年可能會突破20% 。
委員會已經確定中國存在多管齊下的國家援助,其形式包括贈款、低利率貸款、國家支持信貸、退稅、增值稅豁免以及商品和服務折扣價格等。
烏蘇拉·馮德萊恩 (Ursula von der Leyen) 的調查於 10 月正式啟動。國情咨文演講,是為了確定這種援助是否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對歐盟工業造成「傷害」。換句話說,銷售、利潤率和市場份額的不可持續損失。
週三宣布的臨時決定表明,委員會認為威脅是真實的,需要採取激進措施來避免最壞的情況發生。
此舉立即激怒了北京。在嚴厲的陳述商務部發言人表示,此次調查是“赤裸裸的保護主義行為”,“人為構建和誇大所謂補貼”,將“破壞”歐盟2050年實現氣候中和的努力。
發言人表示,歐盟委員會一手高舉綠色發展旗幟,一手揮舞保護主義大棒,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
中國將堅決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捍衛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針鋒相對的報復幾乎肯定會發生。在宣布這一消息之前的幾週內,北京方面加大了措辭力度,並將矛頭指向對歐盟非常敏感的農業和航空業,作為可能的目標。
注意間隙
自 7 月起實施的額外關稅旨在提高中國製造的純電動車在歐盟的銷售成本,並使其最終價格更接近歐洲競爭對手。布魯塞爾認為,這將縮小差距並確保公平競爭。
但差距能縮小多少還有待觀察。
中國公司在歐洲銷售純電動車的價格遠高於在國內的價格,榮鼎集團將這種現象稱為「歐盟溢價」。這給它們留下了足夠的空間來容納關稅,這些關稅可以在內部吸收,而不必將其傳遞給消費者。
除了國家援助外,中國生產商還受益於低廉的勞動力和能源成本、容易取得的原材料以及強大的電池生產生態系統。此外,由於內需低迷,中國經濟正經歷放緩,這使得企業更加依賴海外出口。
銠集團在聲明中表示:「40-50%的關稅——對於比亞迪這樣的垂直一體化製造商來說可能會更高——可能會導致歐洲市場對中國電動車出口商失去吸引力。 」四月報告。
儘管如此,徵收這種令人瞠目結舌的關稅對布魯塞爾來說仍然是有風險的,因為成員國對於歐盟應在多大程度上反對北京的不公平做法仍有分歧。
11月,臨時措施將在成員國之間進行投票,以使其成為永久性措施。在這裡,需要獲得合格多數才能取消徵稅,這個門檻很少但肯定不是不可能達到。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德國,這個世界領先的汽車出口國幾十年來不斷擴大在中國的業務,並增加了對市場的依賴。
在BMW、賓士和大眾等公司的支持下,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已經明確表示反對額外關稅,認為這些關稅「不適合增強歐洲汽車產業的競爭力」。 「重大貿易衝突」。
產業壓力,加上總理奧拉夫·肖爾茨三黨聯盟內部的分歧,顯示柏林將在 11 月投票否決關稅。
吸引了比亞迪投資的匈牙利也被認為是必然的對手。其他自由主義國家,如瑞典和愛爾蘭,表達了保留意見,但沒有明確反對這些關稅。
另一方面,法國被廣泛認為是調查的主要支持者,該國的汽車製造公司較少接觸中國市場。義大利最近表示支持該倡議,並呼籲歐盟效仿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對中國製造的純電動車徵收100%關稅。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對此消息做出反應,強調了「自由和公平貿易」的重要性,並呼籲採取更多工業行動,以確保獲得關鍵材料和負擔得起的能源。歐洲消費者組織(BEUC)表示,額外關稅“對於創造更公平的市場條件是必要的”,但警告稱,這“絕不能導致歐盟汽車製造商因為電動車仍然太貴而將其拒之門外」 」。
本文已更新,包含更多資訊和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