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擔心企業大規模外流到大西洋彼岸,歐盟委員會週三宣布了新計劃,以促進歐盟本土綠色產業的發展,並對抗喬·拜登 3,690 億美元通膨削減法案中慷慨的稅收抵免和退稅。
這些計劃錯綜複雜,包括更簡單的補貼規則、重新調整歐盟資金用途、更快地批准再生能源項目、共同生產目標、貿易協議和技能提升,這些措施加在一起旨在增強歐盟對投資和製造業的吸引力。
最終目標是讓歐洲公司留在歐洲,並防止歐洲大陸領先的綠色創新者逃往國外尋找更大的商業前景。
「在應對氣候變遷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淨零產業。我們希望抓住這個時機,」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在周三下午介紹該戰略時表示。
“我們有競爭力。我們需要競爭。”
“留在這裡並在這裡繁榮”
該戰略被稱為“綠色協議工業計劃”,是歐盟領導人將在下週的峰會上討論的初步方案,預計該戰略將面臨來自眾多國家的強烈抵制,這些國家擔心國家援助的放鬆會引發經濟衰退。
上個月,歐盟委員會透露,自2022 年3 月調整國家援助規則以幫助成員國應對烏克蘭戰爭的影響以來,德國和法國已籌集了6,720 億歐元批准支持中的近80%,此後這種擔憂加劇。
僅德國就佔了歐盟委員會批准的所有特別援助的 53%,即約 3,560 億歐元。
國家援助規則的新修正案是三年內的第三次修正案,將持續到2025 年底,涵蓋再生能源領域的六個主要領域:電池、太陽能板、風力渦輪機、熱泵、氫氣生產電解槽、碳捕獲技術和關鍵原料。
這六個領域幾乎是從《減少通膨法案》複製貼上的。
馮德萊恩表示:「我們希望這個產業留在這裡並繁榮發展。」他指出,無力承擔補貼的成員國可以提供稅收減免作為替代方案。
儘管猜測不斷增加,但布魯塞爾並未提出新的資金來源,而這需要 27 個成員國一致同意才能發行新的歐盟債務。
相反,該高管打算重新利用已指定用於其他投資組合的資金,包括 7500 億歐元的冠狀病毒復甦計劃中未使用的 2250 億歐元低息貸款。
「我們現在需要第一步資金,所以我們不能等太久,」馮德萊恩說。 “我們需要一個與未來其他融資工具的過渡解決方案。”
從長遠來看,歐盟委員會將探討建立所謂「歐洲主權基金」的可能性,以集體資助關鍵和新興技術計畫。
馮德萊恩表示,主權基金的範圍和規模目前仍模糊,它將為綠色轉型的昂貴承諾提供「結構性答案」。
然而,她的計劃承認公共資金不足以“彌補投資缺口需求”,大部分責任將由私營部門承擔。
國家援助“並非無辜”
儘管馮德萊恩非常小心地點名了日本、印度、英國和加拿大等其他國際競爭對手,但周三的演講中卻籠罩著一個陰影:美國總統喬·拜登推動的《通貨膨脹削減法案》(IRA) 。
未來十年,IRA 將發放高達 3,690 億美元的稅收抵免和直接退稅,幫助企業擴大綠色尖端技術的生產,但前提是這些產品主要在北美製造。
歐盟認為這項規定具有歧視性、不公平和非法性,並要求華盛頓擴大該法律的解釋範圍,以使歐洲公司有資格享受這些福利。
但這些讓步非常有限,迫使政策制定者倉促制定強有力的應對措施,以便在人才流失開始之前與愛爾蘭共和軍競爭。
歐盟持續的能源危機使工廠面臨巨大的財務壓力,進一步加劇了人們對競爭力遭受不可挽回損失的擔憂。
這種不祥的環境解釋了為什麼搬遷威脅是歐盟委員會工業計畫的核心。
可以說,最顯著的變化是,行政部門提出了一項條款,允許各國政府匹配非歐盟國家投標者提供的國家援助。
例如,如果一家德國公司獲得 10 億美元在紐約建造電池廠的報價,德國將被允許用公共資金匹配這項報價,以將投資保留在歐盟內部。
歐盟委員會負責執行副主席瑪格麗特·維斯塔格表示,儘管這項「配套援助」條款將附帶條件,但它仍然代表著一種「影響深遠」的調整,對單一市場的完整性構成「嚴重風險」。
「這些風險不是暫時的。因為並非所有國家都有相同的能力來匹配援助,」維斯塔格說,他指的是法德在國家援助中的主導地位。
“利用國家援助建立大規模生產並匹配外國補貼是新鮮事。而且它並不是無辜的。”
“歸根結底,”她繼續說道,“國家援助是將資金從納稅人轉移到股東手中。只有當整個社會從所提供的援助中受益時,這才有意義。”
這些計劃仍不是最終版本:歐盟委員會將利用從成員國收到的回饋來制定工業戰略的最終版本,包括新的國家援助框架。
義大利、芬蘭、丹麥、瑞典、荷蘭、奧地利、捷克共和國和波蘭等國已經警告不要進一步放寬補貼管理規則,這些規則是歐盟委員會的專屬權限。
馮德萊恩和維斯塔格都堅稱,這些變化將是“有針對性的”和“有時間限制的”,並將於2025 年12 月完成,即使之前的國家援助框架過去曾多次延長。
但布魯蓋爾智庫研究員尼古拉斯·普瓦捷表示,對補貼競賽的擔憂依然存在,因為歐盟委員會未能提出新的共同資金來源,讓較小和較貧窮的成員國可以用來抵消來自歐盟的國家援助注入。
普瓦捷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更大、更富裕的歐盟國家將更有能力利用這種新的迴旋餘地,這對較貧窮的國家不利。”
“通過將戰略建立在國家補貼計劃的基礎上,該提案未能製定更加協調的歐洲產業戰略,並有可能導致各國政府相互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