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聯合國氣候談判代表發表了一項「歷史性」聲明,稱世界必須擺脫石油、天然氣和煤炭。這是近30年來的氣候談判中首次將減少化石燃料的需求納入最終協議中。
但各國會遵守諾言嗎?遠離導致地球暖化的化石燃料以及更多的綠色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
歷史或許可以為這個問題提供一些見解。以下是氣候談判中做出的五個最重要的決定以及此後發生的事情。
京都議定書承諾1997年減排
1997 年,第三次聯合國氣候高峰會在日本京都舉行,這是 20 世紀有史以來最溫暖的年份之一。
該協議被稱為《京都議定書》,要求全球 41 個高排放國家和歐盟將排放量比 1990 年的水準減少 5% 以上。
減排可以來自許多地方,例如透過部署綠色能源,例如風能和太陽能不直接產生二氧化碳來發電的東西,例如配備可燃發動機的車輛,運作更乾淨。
儘管達成了減排協議,但各國直到 2005 年才最終同意就《京都議定書》採取行動。但美國和中國——當時和現在的兩個排放量最高的國家——並沒有加入協議。美國簽署了協議,但國會沒有批准。
就履行承諾而言,京都議定書並不成功。排放量從那時起急劇增加。當時,1997 年是自前工業時代以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1998 年打破了這項紀錄,此後十幾年也打破了這項紀錄。
今年幾乎可以肯定世界上最熱的。
但京都議定書仍然被認為是應對氣候變遷的里程碑時刻,因為這是第一次有如此多的國家認識到這個問題並承諾採取行動。
哥本哈根 2009 年氣候現金承諾
2009 年丹麥會議召開時,世界即將結束有史以來最溫暖的十年——這是另一項後來被打破的記錄。
人們普遍認為,這次峰會未能解決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在削減排放以及較貧窮國家是否可以使用化石燃料來發展經濟等問題上的僵局。
儘管如此,它確實看到了一項重大承諾:為各國提供資金向清潔能源過渡。
富裕國家承諾在2020 年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 億美元(約910 億歐元)的綠色技術。的批評。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表示,到2022年,富裕國家可能最終實現甚至超越這個目標。但專注於反貧窮工作的樂施會表示,很可能70%的資金都是貸款形式,這實際上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危機。
隨著氣候變遷的惡化,專家表示承諾的資金還不夠。
氣候經濟學家尼可拉斯‧史特恩發表的研究發現,發展中國家可能需要2兆美元到 2030 年,每年為氣候行動投入 1.8 兆歐元。
2015年《巴黎協定》的1.5C限制
直到2015年,近200個國家才通過了應對氣候變遷的全球協議。它呼籲世界集體削減溫室氣體排放。
但他們認為該協議不具約束力,因此不遵守規定的國家不會受到製裁。
《巴黎協定》被廣泛認為是聯合國應對氣候變遷努力的最大成就。八年前,全體會議上起立鼓掌,達成一致。各國同意自前工業時代以來將氣溫升高「遠低於」攝氏2度,最好不高於攝氏1.5度。
巴黎的遺產仍在延續,將升溫限制在 1.5 度的目標仍然是氣候討論的核心。科學家們一致認為1.5 門檻需要維持因為每暖化十分之一度,就會為本已炎熱的星球帶來更災難性的後果,以極端天氣事件的形式出現。
世界尚未超過《巴黎協定》設定的限制——自 1800 年代初以來,全球氣溫已升高約攝氏 1.1 或 1.2 度——但目前正在朝著這個目標邁進,除非迅速大幅削減排放。
格拉斯哥承諾 2021 年「逐步減少」煤炭
在巴黎高峰會六年後,全球暖化已經達到如此關鍵的程度,以至於談判代表們正在尋求重新致力於將暖化限制在 2015 年商定的水平的目標。
平均氣溫已經比工業化前高出 1.1 攝氏度。
由於世界正在擺脫 COVID-19 大流行的影響,格拉斯哥峰會被推遲到 2021 年。其中包括以氣候活動家葛蕾塔·通伯格他幫助領導了一場全球青年活動家運動,要求領導人採取更多行動。
在最後一刻對最終文件的措辭產生分歧後,各國同意「逐步減少」煤炭,但力度不如最初的「逐步淘汰」想法。印度和中國這兩個嚴重依賴煤炭的新興經濟體都在努力淡化這項措辭。
COP26 主席 Alok Sharma 在接受這項削弱《格拉斯哥氣候公約》措辭的最後一刻動議時強忍住淚水。
這煤炭的燃燒其排放量比其他化石燃料都多,約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40%。石油和天然氣的燃燒也是主要的排放源。
迄今為止,各國未能兌現格拉斯哥協議。煤炭排放量略有增加,主要煤炭費用國尚未開始放棄最骯髒的化石燃料。
印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該國70%以上的發電量依賴煤炭,並計劃在未來16個月內大幅擴張煤炭發電能力。
沙姆沙伊赫損失和損害基金協議
去年在埃及度假勝地沙姆沙伊赫舉行的氣候談判上,各國首次同意設立一項基金,幫助較貧窮國家從氣候變遷的影響中復原。
災難發生幾個月後巴基斯坦洪水氾濫造成近 2,000 人死亡,造成超過 3.2 兆美元(2.9 兆歐元)的損失。 COP27代表決定設立損失和損害基金,以便對因氣候變遷而被摧毀的房屋、被洪水淹沒的土地以及因農作物受損而造成的收入損失進行補償。
在對該基金應該是什麼樣子存在分歧後,該基金於今年迪拜談判的第一天正式成立。
已認捐超過 7 億美元(約 6.4 億歐元)。但這些承諾以及各國選擇承諾的金額都是自願的。美國歷來是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國之一,承諾的貢獻相對較小就反映了這一事實。
氣候專家也表示,這些承諾只是所需數十億美元的一小部分,因為氣候驅動的極端天氣,如颶風、海平面上升、洪水隨著氣溫升高,乾旱也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