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宣布該國將在 2070 年實現淨零排放,COP 觀察家的反應不一。
儘管許多人對這項史無前例的承諾以及一系列新的 2030 年目標表示歡迎,但其他人則感嘆它與西方國家的 2050 年目標不一致。
但一些批評家嚴重缺乏歷史和地理背景。正如環保人士所指出的那樣,將氣候危機歸咎於印度和中國等中等收入國家是「非常不公平的」。
英國的人均歷史累計排放量是中國的5.5倍,是印度的20倍,碳簡介對 1850 年至 2021 年排放量的分析顯示。
由於印度在 1947 年才從英國的統治下獲得獨立,其污染的很大一部分實際上是殖民者的責任。
「全球北方有道德和歷史義務首先採取行動,」全球正義組織的氣候活動家丹尼爾威利斯說。
「我們富裕國家透過加劇氣候危機來建立我們的經濟,在破壞地球的同時獲得碳排放的好處。這從根本上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但我們一再違背自己的氣候承諾。
「英國和美國是最大的排放國,」在 COP26 上抗議的活動人士阿比蓋爾告訴我們歐洲新聞綠色昨夜。 “我現在不想聽關於中國和印度的事情——那是一堆垃圾,因為從歷史上看,我們是最大的排放國。”
為什麼將排放目標歸咎於印度和中國是不公平的
COP26 並不是第一次出現這種誤導性的指責遊戲。印度和中國無疑都是主要排放國,其中中國碳排放量佔28%,印度佔7%,分居世界第一、第三名。
但正如人均分析所示,當你考慮到其龐大的人口時,他們的排名就會下降。中國和印度的人口占地球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36%)。
計算其領土排放量掩蓋了北半球國家在碳密集型生產中所扮演的角色。
尤其是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和德國越來越多地將其工業流程的關鍵部分外包。
考慮一下您擁有多少件標有“中國製造”的物品或您購買了多少件印度製造的衣服;其創造過程中所涉及的排放量將被計為中國和印度的責任。
莫迪期望分享氣候融資
印度的2070年承諾是該國首次設定淨零目標。在昨天的 COP26 演講中,印度總理莫迪呼籲增加氣候融資來匹配更大的雄心。
富裕國家承諾到 2020 年每年提供 1,000 億美元的氣候融資,但最近有消息稱,它們要到 2023 年才能兌現這項承諾。
莫迪表示:“印度理解並分擔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痛苦。”
他表示,他預計已開發國家將盡快提供1兆美元(8,630億歐元),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快碳減排進程並適應日益極端的氣候事件——這項呼籲已被英國拒絕今天。
活動人士表示,英國和美國迫切需要在氣候融資問題上加大力度,關注脆弱國家的支持呼籲,並忽視那些意圖「透過起訴退出氣候行動」的化石燃料公司。
立即全球正義 以前透露五家公司向政府索取 180 億美元(155 億歐元),因為它們採取的氣候行動威脅了它們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