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年,三位科學家做出了令人震驚的發現:稱為 CFC 的化學物質導致臭氧層出現空洞。
當時,這些化學品廣泛用於製造冰箱、泡沫塑膠包裝和髮膠等消費品。
曾經被認為是無害的,但在 20 世紀 70 年代有理論認為,當它們被釋放到大氣中時,太陽光線會將它們分解並與臭氧化學物質結合。這對地球周圍的氣體保護層造成了損害。
喬納森·尚克林 (Jonathan Shanklin) 受僱於英國南極調查局 (BAS),負責解釋哈雷站上方臭氧層積壓的數據。
「我們在調查中舉辦了開放日,我認為人們看到來自南極洲的最新臭氧數據並將其與之前的數據進行比較會很有趣。
「我們認為它們是一樣的,所以人們不需要擔心排氣、協調或使用噴霧罐。
“但事實證明兩者不同。”
在這一令人震驚的事件發生之後,尚克林的老闆布萊恩·加德納和約瑟夫·法曼呼籲世界領導人採取緊急行動,並取得了顯著的成功。
在發現後的四年內,氟氯化碳被完全淘汰。
禁止這些化學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是有史以來第一個獲得普遍批准的條約,有 197 個國家實施該禁令。
這是國際合作的壯舉,也是我們現在急需學習的典範。但隨著最近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報告顯示需要採取緊急行動減少碳排放,我們可以從禁止 CFC 的過程中學到什麼?
為什麼 CFC 活動如此成功?
36 年後,喬納森仍然在 BAS 工作,他確信臭氧空洞的有形性質是其修復工作如此成功的原因。
「與圖片沒有真正的爭論。如果你能展示一張圖片來展示人們比一張簡單的圖表更容易理解的東西。
得益於一位重要的世界領導人,科學共識得以迅速達成,政治共識也隨之而來。
「柴契爾夫人當時是英國首相,她接受過化學家培訓,因此能夠理解科學。
“她能夠在全球舞台上發揮帶頭作用,確保協議得以簽署。”
產業數據也很關鍵。有了有利可圖的替代方案,他們願意迅速參與禁止氟氯化碳的行動,但一個主要因素是公眾輿論。
喬納森指出:“隨著臭氧層變薄,更多的紫外線會到達地表,從而增加皮膚癌的發生。”
“只要一提到癌症,公眾就會做出很大的反應,所以必須採取一些措施。”
我們可以從 CFC 活動中學到什麼?
這個工業、科學、政治家和公眾輿論的聯盟現在在哪裡?
喬納森認為,當關於二氧化碳的爭論開始時,替代品還不太容易取得,大眾也沒有那麼快地了解全球暖化的危險。有些人最初認為這會讓我們沐浴在炎熱夏季的溫暖之中。
但變化的速度才是《蒙特婁議定書》與目前圍繞實現淨零碳排放的政策的真正差異。
「透過非常迅速地停止使用氟氯化碳,我們…避免了覆蓋整個地球的臭氧空洞,」喬納森說。
“幾十年前你就可以看到二氧化碳的問題,但我們仍在談論做一點點,但一點點實際上是在事情上貼上膏藥。”
引用塑膠污染,生物多樣性和土壤退化喬納森認為,正視環境災難的真正原因是。
「所有這些事物的背後隱藏著一個有機體,那就是我們。我們不願意對我們做任何事。
“目前,所有自然資源在交付時都被視為免費……這就像伐木工人砍斷了他所站立的樹枝。”
然而,喬納森希望產業和公眾態度方面的趨勢開始轉變。
許多公司現在認識到,由於氣候變化,他們的長期盈利能力面臨風險,而可能因二氧化碳排放增加而遭受後果的年輕人即將到投票年齡。
“尤其是年輕人,他們更敏銳地意識到只有一顆行星,我們不能表現得好像我們身後有三四個行星一樣。”
除了輿論、工業和政治之外,喬納森熱衷於科學家以超越其專業的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待全球問題之間的聯繫。
「這就像醫生做出診斷。如果您願意,可以去看專科醫生,但更常見的是全科醫生。
“我們需要更多的科學全科醫生和更少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