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貝托·賈科梅蒂 (Alberto Giacometti) 的名氣在於他雕塑。
他被認為是 20 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並因創作最貴的有史以來拍賣過的雕塑作品——“指點人”,2015 年拍出超過 1.41 億美元(131,000 歐元)的價格。
但賈科梅蒂的藝術範圍遠不止於此。
首席策展人托馬斯·萊德巴勒·佩德森(Thomas Lederballe Pedersen) 表示:「他首先是一位雕塑家,但他確實畫畫,而且也畫了很多畫。」「我們大多數人都是以雕塑家的身份來體驗他的,但正如你在這裡看到的那樣,是繪畫,也是他當時作品中的素描。
丹麥國家美術館 SMK 與巴黎賈科梅蒂基金會合作舉辦了一場名為「What Meets the Eye」的新展覽,展出了他的約 90 件作品。
遊客可以體驗賈科梅蒂最受歡迎的一些傑作,包括《鼻子》(1947年)、《籠子》(1950-51年)和《行走的人》(1960年)。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作品很少在公開展出。
他們共同為賈科梅蒂(1966 年去世,享年 64 歲)如何塑造他的創作方法提供了獨特的見解。
賈科梅蒂的藝術演變:從超現實主義到物理現實
「安德烈·布雷頓(法國作家和詩人)曾說過:’但每個人都知道頭是什麼樣子。’事實上,從那時起,這對賈科梅蒂來說就是一個大難題,他不知道頭部是什麼樣子,」展覽的首席策展人 Lederballe Pedersen 說。
「他不知道人物是什麼樣子,但當你看到某個東西時,他試圖了解你所看到的本質。當你看到一個圖形時,它在視覺上是由什麼組成的。你如何辨識一個人物的本質、一個人的本質?
展覽以1920年代和1930年代為起點,這段時期在賈科梅蒂的藝術上留下了決定性的印記。 1934年,他擺脫了超現實主義對人類內心生活的迷戀,轉而開始對物質現實產生興趣。
「20 世紀 30 年代中期,他決定轉向人物形象,」巴黎賈科梅蒂基金會收藏和科學項目總監 Emilie Bouvard 解釋道。
“我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我必須說,如果我從心理層面來說,他的父親剛剛去世,而他的父親是一位對再現世界感興趣的後印象派畫家。所以,也許這就是為什麼這是心理方面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其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賈科梅蒂在瑞士避難,無法返回被佔領的巴黎的工作室。 「他在被佔領的巴黎生活了大約一年,然後他想見見他的母親,因為他和他的母親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布瓦爾解釋道。
「所以,他去了瑞士,然後就再也回不來了。所以,他的工作室,他所有的藝術品。我的意思是,他 20 年來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巴黎,他無法回來。
從1941年起,賈科梅蒂開始接觸思想家,包括法國哲學家讓·保羅·薩特和西蒙娜·德·波伏娃。關於人類狀況的哲學問題開始在他的藝術中發揮核心作用。
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他進入了生產力高漲的時期,創作了一些最著名的雕塑。 「他試圖抓住本質,」佩德森解釋道。
「從一個非常具體的意義上來說,你在他的作品中看到的非常精簡的人物和纖細的形式與它們的重要性有關。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被還原到其本質形式的人物。
「Alberto Giacometti - What Meets the Eye」在丹麥國家美術館、州立藝術博物館 (SMK) 開幕,展期至 5 月 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