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緩慢復甦可能對歐洲市場的打擊比預期更大

中國經濟可能會向我們發出複雜的訊號,隨著刺激措施的逐漸消失,疫情後的復甦可能會逐漸減弱。

一方面,出口下降,通膨處於負值。另一方面,大宗商品進口依然強勁,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也回升。

該國的經濟復甦可能會透過多種不同途徑對歐洲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其中包括進出口、能源、投資等。

過去幾年對中國造成了損失,該國面臨著冠狀病毒爆發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這導致了封鎖的延長和一系列零冠狀病毒措施。在此期間,中國的房地產業也受到嚴重打擊。恆大瀕臨崩潰

一系列疲軟的中國數據可能在歐洲引發波瀾

中國10月出口年減6.4%,連續第六個月下降。這對歐盟來說可能是個壞消息,因為歐盟約20%的商品從中國進口,而中國也是歐盟第三大出口夥伴,約佔歐盟出口的9%。中國的國內生產也有所滯後,導致整體供應量減少。

10 月年通膨率為-0.2%,低於 9 月的 0% 以及市場普遍預期的 -0.1%。這顯示國內需求仍然相當困難,特別是在消費者信心因住房危機而受到抑制的情況下。

中國目前所面臨的通貨緊縮可能會導致債務價值變得更加昂貴。結果,政府、企業和個人可能會發現還款變得更加困難。

中國主要的房地產公司已經難以按時支付美元債券,這可能很快就會變成滑坡。如果是這樣,歐洲也會受到嚴重衝擊。

即使是現在,每次中國重要的新經濟數據(例如國內生產毛額、零售銷售、出口和通膨數據)上市時,歐洲股市都已經感受到了痛苦。這是因為許多歐洲公司在供應鏈的某些方面依賴中國。

中國緩慢的復甦也導致在歐洲的投資下降。截至2022年4月,中國對歐洲的外國直接投資(FDI)達到十年來的最低水平,約79億歐元。

現在潮流可能會逆轉嗎?

然而,在黯淡的中國數據中,似乎仍有一線希望。第三季GDP2023年年增4.9%,超過分析師預期的4.4%。

儘管這與通膨和需求數據不一致,但這可能表明製造商開始重新站穩腳跟。此前,由於零新冠疫情措施、能源價格上漲和原材料成本增加,導致了長期減產。

在中國最新公佈的令人印象深刻的通膨報告之後,也可能更有力地採取新的、更一致的刺激措施。這可能會進一步提振萎靡不振的房地產產業,同時也更支持製造業和再生能源產業。增加稅收減免也可能即將到來。

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團等多家銀行預計中國 2023 年 GDP 成長將高於北京官方設定的 5% 目標。摩根大通寄望於 5.2% 的成長,而花旗集團則預期成長 5.3%。這可能顯示全球對中國復甦的情緒上升。

Primary Vision Network經濟學家兼能源分析師奧薩馬·裡茲維(Osama Rizvi)表示:「中國的復甦可能是目前全球經濟的最大主題,明年也將如此。到目前為止,訊號不一。儘管刺激措施沒有產生預期的影響,但大宗商品進口依然強勁。

他也指出,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中國經濟的表現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經濟體都要好,所遇到的困難可能很快就會克服。

即使中國的復甦沒有達到預期,歐洲也可能在幾個方面受益。如果中國的國內需求持續疲軟,中國出口商可能會嘗試降低國際價格,以爭取更多的海外消費者。這可能對歐洲有利,讓中國商品比以前更便宜。

此外,中國經濟復甦停滯也可能意味著全球能源市場競爭減弱,甚至可能導致能源價格下跌。由於歐洲仍在應對能源危機的影響,這可能會讓人鬆一口氣。

電動車和關鍵礦產仍然是歐洲與中國最緊密的聯繫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國,2022年電動車產量約547萬輛。的60%。

目前歐洲銷售的電動車中約有 8% 來自中國,到 2025 年這一比例可能會上升至 15%。由於政府刺激措施慷慨支持電動車製造商,它們的生產成本可以低得多。

中國還可以輕鬆、便宜地獲得製造電動車所需的關鍵零件和商品,例如鋰電池,以及相對穩固且廣泛的供應鏈。

北京要求大多數希望在中國建立廉價生產基地的外國汽車製造商與當地汽車公司合作。對於一些汽車製造商來說,這可能有點棘手,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電動車生產尚未出現太多外國參與者的原因。在土地、稅收和貸款補貼的鼓勵下,特斯拉是首批在上海建立大型生產工廠的公司之一。

隨著歐盟持續收緊氣候變遷和能源轉型政策,過去幾年來自中國的電動車進口成長速度大大加快。同時,歐洲電動車製造商在美國通膨削減法案之後紛紛逃往美國。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歐盟對其對中國電動車的依賴感到高興。 2023年10月,歐盟委員會對進口到歐盟的中國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這將更仔細地審視北京為其電動車製造商提供的補貼程度,並可能使歐盟進口商進口中國電動車的成本更高。

此外,中國也生產全球約70%的鋰離子電池,這是電動車的關鍵。這大大鞏固了其在電動車供應鏈中自始至終的地位。

歐洲也嚴重依賴中國生產和加工幾種關鍵稀土礦物,否則歐洲的綠色轉型將戛然而止。其中包括鑭、釹、鈰、銪等等。

2022年,中國關鍵礦產供應量翻了一番,從10.5萬噸增加到21萬噸。這些礦物對於風力渦輪機、電動車、太陽能板等低碳技術的生產至關重要。

除此之外,這些金屬的加工和精煉可能是另一個漫長、複雜且昂貴的過程。然而,中國在這個市場上擁有先發優勢,幾十年前就利用了其豐富的原料來源。在這種情況下,歐洲既錯過了自然資源儲備,也錯過了加工技術和設施。

這使得人們越來越擔心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措施可能反過來導致中國在稀土礦市場採取激進的報復措施。然而,歐洲也在尋找其他關鍵礦產供應商,例如澳大利亞,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這是繼俄羅斯因歐盟對烏克蘭戰爭實施制裁而採取報復措施後,其供應商和貿易夥伴多元化的更廣泛舉措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