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敢於打破幾個月前不可想像的禁忌:禁止俄羅斯化石燃料,這是歐盟嚴重依賴的寶貴供應。
領導人在基輔附近的郊區佈查看到不分青紅皂白的殺戮的殘酷畫面後,才採取了這項激進措施。這次大屠殺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強烈抗議,並對莫斯科提出了迄今為止最嚴重的戰爭罪指控,而莫斯科極力否認與此事有任何牽連。
看到 Bucha 的恐怖後,成員國決定自行設定 120 天的期限,徹底淘汰俄羅斯煤炭進口。這項突破性措施旨在補充前幾輪制裁,並幫助削弱克里姆林宮的戰爭機器:化石燃料的銷售是俄羅斯的主要收入來源,佔聯邦預算的 40% 以上。
不過,儘管布魯塞爾的聲明最初獲得了讚譽,但由於莫斯科對石油和天然氣這兩種最賺錢的出口產品不採取行動,這一聲明很快就黯然失色。
去年,歐盟購買俄羅斯煤炭的金額達51.6億歐元,這一數字與710億歐元的石油支出和16.3歐元的天然氣支出相比相形見絀。
自夏末以來困擾非洲大陸的電力緊缺進一步推高了巨額能源費用。總部位於布魯塞爾的經濟智庫布魯塞爾表示,歐盟目前每天向俄羅斯支付 4.5 億歐元的石油費用和 4 億歐元的天然氣費用。
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何塞普‧博雷爾 (Josep Borrell)斥責歐洲議會告訴歐洲議會議員,自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歐盟已在俄羅斯化石燃料上花費了 350 億歐元,而僅向基輔當局提供了 10 億歐元的對外援助。
同一周,議會以壓倒性的支持通過了一項不具約束力的決議,呼籲「立即全面禁止俄羅斯進口石油、煤炭、核燃料和天然氣」。
這項呼籲與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的呼籲相呼應。痛苦並迫使他進行停火談判的唯一途徑。
儘管東方陣營最近幾天獲得了新的追隨者,包括芬蘭的桑娜·馬林和法國的伊曼紐爾·馬克龍,但激烈的爭論還遠未結束。
馬林說:“我們正在支持並實際上資助俄羅斯的戰爭。”上個月。
另一方面,嚴重依賴俄羅斯燃料的德國和奧地利也表達了對全面禁運的擔憂。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警告稱,突然斷電將使“整個歐洲陷入衰退”,而奧地利總理卡爾·內哈默則表示,如果制裁“不會削弱對發動戰爭的人實施的製裁,那麼制裁就是有效的”。 ”
匈牙利總理維克多·歐爾班 (Viktor Orbán) 加大了賭注,發誓否決任何實施能源禁運的企圖,因為在他看來,這會「殺死」他的國家。 (匈牙利確實投票支持煤炭禁令。)
但由於莫斯科沒有表現出放棄入侵的跡象,而且揭露戰爭殘酷的報導不斷出現,引起了憤怒,歐盟意識到這一關鍵辯論不能再推遲了。 27個成員國為抵禦普丁的侵略而實現的非凡政治團結現在面臨最大的考驗。
石油禁令與市場地緣政治
俄羅斯是僅次於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的世界第三大石油生產國,每天生產約 1,010 萬桶 (bpd) 原油。
歐洲是迄今為止主要客戶:非洲大陸每天購買 240 萬桶原油,以及 140 萬桶其他精煉產品。光是德國和荷蘭就消耗 110 萬桶/日。
這使得俄羅斯成為歐盟最大的石油供應國,佔進口總量的 25% 以上,2021 年支出超過 700 億歐元。
德魯日巴管道是俄羅斯國有巨頭Transneft 運營的大型管道,每天將超過100 萬桶直接輸送到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共和國、奧地利和德國的煉油廠,然後煉油廠將黑金轉化為柴油、石腦油、汽油和潤滑油。
該管道自 20 世紀 60 年代就已建成,促進了兩國之間的高度相互依賴,雙方依靠持續、定期的供應來維持業務運作。
但諷刺的是,“Druzhba”的意思是“友誼”,它並不是歐盟歡迎供應商的唯一大門。該集團透過鹿特丹和拉阿弗爾等港口接收大部分石油進口,油輪在這些港口卸載數千桶原油和數噸精煉產品。
如果歐盟決定切斷俄羅斯石油供應,這些港口將是繞過實體管道並保證禁運後供應持續流動的關鍵。
Bruegel 的研究分析師 Ben McWilliams 告訴歐洲新聞台:“這條 [Druzhba] 管道上有幾家煉油廠,它們應該最容易受到俄羅斯石油供應中斷的影響。”
「而港口上的其他一些煉油廠將更容易取代俄羅斯石油進口,因為你得到的不是一艘從俄羅斯運載原油的船,而是一艘從中東運載原油的船。在一些限制下,你能夠通過這種方式替代原油。
該集團需要利用其作為富裕單一市場的力量,確保來自其他石油生產國(包括挪威、阿爾及利亞、奈及利亞、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必要供應,以彌補石油生產的巨大損失。
達成這些協議可能會很困難,因為自 COVID-19 大流行爆發以來,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與莫斯科一道一直限制產量,聲稱全球需求仍然不穩定並受到病毒的壓力。
麥克威廉斯表示:“到目前為止,歐佩克國家並沒有以比戰前更高的速度增加供應,從經濟角度來看,考慮到每桶超過 100 美元的價格,這相當奇怪。”
「這可能主要是由於其他地緣政治原因,而不是良好的關係,特別是與美國、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的關係,與也門戰爭有關,這意味著他們不太可能幫助美國及其盟友」。
歐佩克已經警告稱,對俄羅斯石油禁運將造成巨大的市場衝擊,堪比 20 世紀 70 年代的能源危機,這場危機引發了漫長而痛苦的石油危機。滯脹期在西方。
根據演講副本,OPEC 秘書長穆罕默德·巴爾金多 (Mohammad Barkindo) 最近在維也納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對歐盟官員表示:“我們可能會看到俄羅斯石油和其他液體出口每天損失超過 700 萬桶”路透社看到。
“考慮到當前的需求前景,彌補如此大規模的銷售損失幾乎是不可能的。”
充滿挑戰的環境催生了一些中間想法,雖然達不到全面禁運,但仍會擠壓克里姆林宮的戰爭資金。
成員國討論的最新提議之一是對俄羅斯石油進口徵收高額關稅的可能性,這一負擔將減少整個歐盟的需求,並迫使俄羅斯公司以折扣價出售石油。提出的另一個想法是建立一個託管帳戶,歐盟將把部分能源付款存入該帳戶。
儘管政治辯論仍陷入僵局,但私營部門正自行解決問題。一些歐洲領先的石油公司,如殼牌、英國石油公司、道達爾能源公司和耐斯特公司,已經開始擺脫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擔心聲譽受損和對西方制裁的針鋒相對的報復。
天然氣禁令和多元化的限制
禁止俄羅斯石油的艱鉅任務及其所有可怕的後果很快就與禁止俄羅斯天然氣的更大困境相形見絀。
去年,歐盟進口了1,550億立方公尺的俄羅斯天然氣,約佔歐盟消費量的40%。與石油不同,石油可以輕鬆地從一個港口運輸到另一個港口,俄羅斯的絕大多數天然氣透過地上和水下管道網路輸送到歐盟。
許多成員國已經習慣了這種大型基礎設施。在德國、奧地利、芬蘭、匈牙利和保加利亞等國,俄羅斯作為主要或唯一的天然氣供應國享有主導地位。德國可直接通往 Nord Stream,這條管道每年輸送超過 55 bcm。
這種根深蒂固的依賴促使歐盟轉向更昂貴的替代方案——液化天然氣(LNG),這需要複雜的終端將冷卻後的液體轉化回天然氣。美國、卡達、澳洲、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馬來西亞、印尼和俄羅斯都是主要出口國。
在入侵前幾週,隨著烏克蘭邊境的緊張局勢加劇,該集團開始增加液化天然氣的購買量,打破了歷史記錄。最近的一個政治夥伴關係歐盟和美國之間的協議將為歐盟提供額外的 15 bcm 的美國製造液化天然氣。該交易建立在單獨的路線圖歐盟委員會公佈的目標是到 2022 年底購買 50 個 bcm。
但這些雄心勃勃的計畫旨在逐步減少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而不是一夜之間廢除它。在27 個國家分配如此多的液化天然氣可能會在物流上造成困難:該集團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分佈不均,大部分集中在西班牙和義大利等沿海國家,而中歐和東歐的內陸國家則脫離了該系統。
「自戰爭開始以來,歐洲天然氣市場一直非常緊張,」顧問公司Rystad Energy分析師Zongqiang Luo告訴歐洲新聞台。
“歐洲所有的再氣化終端幾乎都滿載運行。特別是在過去幾個月,天然氣終端的利用率達到了 100%,接近 95%。”
除了有限的加工能力外,歐盟還必須應對國際上對液化天然氣的強勁需求。根據歐盟統計,儘管該地區管道天然氣消費量佔全球市場的 75% 以上,但在液化天然氣方面,這一份額已下降至 16%。委員會。
羅認為,如果歐盟提供“非常高的溢價”,說服亞洲買家將其供應品轉售給歐洲競爭對手,那麼它就可以克服這一劣勢。然而,專家指出,如果沒有俄羅斯管道天然氣,歐盟仍然「非常難以」滿足其天然氣儲存需求。
「你可以看到歐盟正在尋找其他管道替代品,例如來自阿爾及利亞的非洲天然氣以及來自阿塞拜疆,當然還有挪威的天然氣供應,」羅說。
挪威能源營運商 Equinor 及其合作夥伴已承諾增加對歐盟國家的供應,而義大利和 Argelia 已達成協議,將在 2023 年至 2024 年間額外增加 9 bcm。
但麥克威廉斯警告說,突然的多元化推動僅足以彌補該集團從俄羅斯獲得的 155 bcm 天然氣的一半。因此,政府將被迫“要求家庭合作”,以大幅降低消費者需求。
「透過稍微打開暖氣並合理使用能源,可以節省一些天然氣。這還需要與行業溝通,一些行業將不得不關閉一段時間來管理這個問題,」他說,暗示一些國家將不得不重新考慮其核淘汰計劃。
由於以下原因,某些行業已經停產電費飆升,將導致經濟急劇放緩,甚至可能陷入衰退,這是歐盟在過去兩年中的第三次衰退。
高盛估計對俄羅斯天然氣的全面禁運可能會導致歐元區今年的 GDP 下降 2.2 個百分點,從而抹去其最新預測的 2.5% 的全部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