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透過新的五年經濟計劃,改革對其成功至關重要

隨著新的經濟五年計畫的通過,中國為期十二天的盛大議會儀式結束了。

該計劃以 92.7% 的投票率獲得通過,這被視為該計劃的橡皮圖章。

人們對中國經濟的健康狀況表示擔憂,2015年中國經濟成長速度為25年來最慢。

李克強總理強調規劃改革對國家經濟活力的重要性。

“我們對中國經濟長期發展充滿信心。這種信心不是憑空而來的,我們有信心,只要我們繼續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就不會出現‘硬著陸’。

「十三五」規劃的目標是到2020年年平均成長6.5%至7%。

同時,GDP 將從去年的 677 億元人民幣(即 93.6 億歐元)增加到 2020 年的 927 億元人民幣(即近 130 億歐元)。

為了使這些數字疊加起來,將對國有企業進行改革,特別是在鋼鐵和煤炭行業。它們與水泥和化學企業一樣,都遭受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和需求低迷的困擾。但總理表示,中國擁有豐富的資源和人力資源來應對這個問題。將會有合併和收購,而不是關閉。

最近幾週的報告表明,未來幾年中國仍可能裁減多達 600 萬名國有工人。作為中國供給側改革的一部分,一項旨在重新安置失業工人的援助計劃已經獲得批准。

這一切都在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經濟的策略範圍內。與工業一樣,房地產行業也在衰退,導致價格下跌和投資放緩。服務業、新科技和國內消費都將透過減稅或便利信貸獲得顯著提振。

政府也尋求改革其金融市場。為了減少貨幣波動和資本外流,中國還計劃徵收一項可能抑制過度投機的稅。

為了深入了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進展情況,尼爾·奧萊利採訪了倫敦經濟學院的中國事務分析師肯特·鄧教授。

歐洲新聞 Neil O'Reilly:「今年國會的主要焦點是經濟和改革。這次活動是否有任何跡象表明領導層可以扭轉中國經濟放緩的趨勢?

鄧肯教授:在這兩次大會上,中國領導層正在考慮減少中國生產的“供給側”,這意味著他們將鼓勵某種形式的內需,因此他們鼓勵需求面。這是中國經濟規劃者書中的重大再平衡措施。我們將看看這是否是一項可以完成的任務。但根據我的知識和立場,這需要巨大的改變;不僅是經濟結構,還有執政黨的基本政治理念。

歐洲新聞網:「在這些經濟議題中,一般中國民眾的不滿情緒不斷湧現,包括失業和裁員。本屆國會是否有任何跡象表明新的政治或民主改革可以解決這種不滿? ”

鄧肯特教授:非常好的問題。我們不要忘記中國是由列寧主義政黨國家統治的。所以他們知道這個因果關係,他們知道發展中國家的這種總趨勢,經過一兩年的快速發展,就會出現民主。但這個政黨將確保這種政治發展不會發生。因此,我們目前沒有看到社會任何層面出現任何民主趨勢。

歐洲新聞:「這次聚會受到國際社會的密切關注。西方可以從這次大會中得到哪些積極和消極的東西?

鄧肯教授:「我們可以期待黨的統治有一定程度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也可以希望未來經濟仍將繼續以百分之八(最高)或百分之六(最低)的速度增長。」五年。消極的一面是中央政府在兌現其對人民的承諾方面面臨巨大的挑戰,例如:糾正國家的巨大扭曲和經濟失衡。鼓勵和促進龐大的需求,減少生產過剩,並減少資本外逃等。例如,減少官員腐敗等需要龐大的措施和民眾的支持。所以我仍然想說,對於外界來說,未來五年這將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