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馬紐埃爾·馬克宏暗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當前地緣政治氣候下正在經歷“腦死”,這引起了整個歐洲的關注。
法國總統的評論經濟學人指出了一些成員國的自私行為,他說這些行為違反了北約盟國的利益。
德國、美國甚至北約本身都拒絕了馬克宏的批評——梅克爾稱這些批評「激烈」——但他有道理嗎?
美國從敘利亞撤軍:時間表
馬克宏的評論是有目的地針對法國兩個特定北約盟友:土耳其和美國最近在敘利亞的行為。
事情始於10月,美國總統川普下令從敘利亞北部撤軍,此舉被廣泛視為對駐紮在那裡的庫德人領導的部隊的背叛,而庫德人是打擊伊斯蘭國的重要盟友。
但感到被拋棄的不僅是庫德人。美國也沒有徵求北約盟國的意見——尤其是法國、德國和英國等主要國家——這些國家對撤軍感到措手不及。
馬克宏接受《經濟學人》採訪時表示,這種行為顯示美國正在「背棄我們」。
這次撤軍不僅引發了人們對「伊斯蘭國」捲土重來的擔憂,也為土耳其在該地區為自己的利益採取行動鋪平了道路。
土耳其將庫德人民保衛軍視為恐怖分子,因為他們與庫德斯坦人民黨(PKK)有聯繫,因此希望將他們從土耳其與敘利亞邊境驅逐。
它希望在該地區建立一個“安全區”,還計劃在那裡重新安置數百萬在衝突期間被迫逃往土耳其的敘利亞難民。
因此,在美國從敘利亞北部撤軍後,土耳其軍隊不久後就發動了預期的入侵。
「集體防禦」:北約第五條
隨著與庫德人領導的部隊的戰鬥接踵而至,討論轉向如果土耳其發現自己處於可以援引北約條約第五條的境地,會發生什麼。
第五條規定“對一個盟友的攻擊被視為對所有盟友的攻擊”,並呼籲其他成員“集體防禦”。
但土耳其是否會試圖援引該條款,使成員國陷入與前盟友對立的困境?
經過美國和土耳其之間的反覆談判,包括威脅實施制裁,美國最終促成了為期五天的停火,讓庫德人有時間從邊境地區撤出。
但甚至在停火結束之前,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艾爾多安就轉向了西方的共同敵人——俄羅斯。
土耳其“更接近俄羅斯的軌道”
土耳其和俄羅斯達成了一項協議,將庫德人撤回,並讓土耳其和俄羅斯在邊境進行聯合巡邏。
從塔爾艾卜耶德到拉斯艾因,土耳其將負責,而俄羅斯和敘利亞將負責其餘地區。
中東問題專家、倫敦經濟學院客座研究員貢切赫·塔茲米尼(Ghoncheh Tazmini) 在接受歐洲新聞採訪時表示,敘利亞東北部的地緣政治格局「隨著俄羅斯和土耳其取代了一直在該地區巡邏的美軍,聯盟模式正在迅速重新配置」。
她補充說:“與俄羅斯的結盟確保土耳其有更大的機會實現其戰略優先事項”,但它也“幫助俄羅斯阻止美國在敘利亞西部建立軍事存在”。
同時,美國已經威脅要對土耳其實施制裁,因為土耳其與俄羅斯就可能購買 SU-35 噴射機進行了討論。
先前,美國對土耳其實施禁運,禁止向土耳其出售 F-35 戰鬥機,這也是對土耳其再次從俄羅斯購買 S-400 飛彈系統的報復。
塔茲米尼表示:“俄羅斯向土耳其示好的戰略意義不容忽視。”他補充道:“土耳其顯然正在向俄羅斯軌道靠攏”
為什麼歐洲的北約盟國對此感到擔憂?
塔茲米尼表示,「歐洲人關心的問題是,俄羅斯、土耳其和伊朗——現場僅存的唯一外國軍事參與者——是否會就敘利亞的政治未來達成可持續的討價還價,或者他們是否會簡單地促進敘利亞的繼續發展。 ”以此作為推動自己議程(其中包括一些合理的地區問題)的戰場。”
她補充說,不僅如此,土耳其的聯盟還可以幫助提升莫斯科在該地區的聲譽。
她說,該協議「是克里姆林宮的勝利,它決心充當國際事務的共同管理者」。
「敘利亞東北部的混亂或低階衝突總體上對莫斯科有利,因為它提供了另一個舞台,俄羅斯可以在這個舞台上展示自己作為穩定力量、負責任的全球參與者,甚至是造王者的形象。 」
最終,美國從敘利亞北部撤退,隨後俄羅斯和土耳其的聯合行動「服務於此目標」。
「俄羅斯現在能夠在敘利亞長期爭議的地區——本質上是美國的前保護地——維護自己的地位,這給莫斯科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可以向敘利亞軍隊施壓,同時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崛起的權力掮客。
北約死亡“不可避免?”
敘利亞發生的事件可能凸顯本已脆弱的關係中日益加深的裂痕,但這並不是麻煩的第一個跡象。
國際關係專家、哈德遜研究所研究員沃爾特·拉塞爾·米德 (Walter Russell Mead) 為《紐約時報》撰寫了一篇專欄文章華爾街日報今年稍早列出了其他北約成員國的自私行為。
「[北約死亡]的想法曾經是不可想像的,但在德國內閣決定未來五年將國防開支保持在國內生產總值的1.25%以下之後,這已成為不可避免的事情。”
他說,這並不是因為德國需要削減開支,這必定意味著北約和美國「對德國不再像以前那麼重要」。
同時,德國和俄羅斯正在就北溪2號管道進行合作,這讓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等其他鄰國「深感恐懼」。
拉塞爾·梅爾寫道,義大利也與中國就「一帶一路」倡議進行了合作。
馬克宏本週的言論也可以解讀為有些自私。這位法國總統以堅定支持歐洲軍隊的概念而聞名,有些人擔心歐洲軍隊將是一個與北約平行的組織。
但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週四發表講話,強調了他的信念,即「任何使歐洲與北美保持距離的企圖不僅會削弱北約聯盟和跨大西洋關係,還會分裂歐洲。 」
他補充說:“我歡迎歐洲團結。我歡迎加強歐洲國防的努力,但歐洲團結不能取代跨大西洋團結。”
米德說,北約的最初需求也發生了變化,而重新調整用途「顯然達不到要求」。
“它仍然是一個有價值的機構,”他寫道,並補充道:“但如果其最重要的成員沒有改變主意,北約的前景將很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