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警告稱,如果排放量繼續保持目前的速度,到 2100 年一些城市的氣溫可能會升高攝氏 4 度。
城市中可見的「熱島效應」是由綠化面積減少、城市環境中使用的吸熱材料以及人類活動產生的熱量浪費所造成的。
隨著 COP26 氣候高峰會在格拉斯哥舉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已發布指南討論如何應對城市升溫問題,這對於實現巴黎氣候協議的目標至關重要。
「永續和公平的城市降溫必須成為城市實現淨零能源目標的一部分,」環境署執行董事英格安德森說。
不斷增長的冷卻需求如何使城市變得更熱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數據,2000 年至 2016 年間,遭受熱浪侵襲的人數增加了 1.25 億人。
這種情況在城市中尤其普遍,由於大量人口及其基礎設施的能源需求,城市可能會成為熱阱。
熱浪顯然會對人類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在溫度超過攝氏 35 度的地方死亡率更高。
但它們也會對經濟造成損害。氣溫升高時,生產力會下降,因健康狀況不佳而損失的工作日也會增加。
暖化的城市呈現出某種「第二十二條軍規」的情況。對空調等冷卻系統的需求增加增加了對電源的需求。
這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和發電廢熱增加。
聯合國在指導意見中表示,在世界許多地區,用於室內降溫的家庭支出已佔收入中位數的 5% 至 15%。
城市永續冷凍手冊
環境署的手冊在正在進行的 COP26 峰會期間出版,概述了城市供暖問題的解決方案 - 這些解決方案已經在世界各地付諸實踐。
其中的想法包括確保城市規劃要求包括綠色或藍色空間的最小面積和分佈、加強通風和廢熱管理、行道樹、阻止熱量吸收的涼爽和反光錶面,以及利用建築物為關鍵區域增加遮陽。
該手冊重點介紹了歐洲各地用於應對城市過熱的方法的範例。
巴黎自 1991 年起就擁有創新的城市冷卻系統。當水溫低於8℃時,透過冷卻水塔分配水。在夜間冷卻需求較低時,熱能被儲存為冷凍水或冰,然後在白天的高峰時段使用。根據一項研究,這有可能將冷卻峰值功率降低 15% 至 50%。
盧布爾雅那2007年啟動了一個生態區,關閉了市中心10多公頃的機動車交通。主要道路變得更加適合行人,提倡步行和騎自行車,並為遊客和行動不便的居民提供免費電動計程車。在斯洛維尼亞首都的其他地區,公共交通實現了現代化,並引入了公車專用道,從而降低了氣溫和污染。
巴塞隆納的所謂的「超級街區」被譽為城市規劃中的綠色成功。自 2016 年以來,西班牙城市 Eixample 區的六組城市街區已被重新調整用途,以最大程度地減少交通流量並騰出空間供社區使用。該市目前計劃在 2022 年至 2032 年間改造同一地區的 21 條街道和 21 個十字路口,佔該地區三分之一的街道。空氣品質和安全預計將因此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