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和其他 8 個歐盟國家拒絕市場改革以遏制能源緊縮的呼籲

以德國為首的九個歐盟國家明確反對對歐盟能源市場進行深遠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西班牙和法國倡導這項事業,以應對持續的能源緊縮和遏制電費飆升。

在能源部長會議之前發布的一封信中,簽署者站出來捍衛自由市場,並拒絕任何可能幹擾現有規則的「臨時改革」。

相反,這九人提出了「臨時和有針對性的國家行動」的理由,以保護弱勢消費者和陷入困境的公司,這些行動可以在整個冬季推出,然後在春季逐步取消,屆時天然氣價格預計會下降。

該聲明獲得通過德國、盧森堡、奧地利、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愛爾蘭、拉脫維亞和荷蘭。

他們採取謹慎、短期的做法已經提議了兩週前,歐盟委員會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工具箱”,例如收入支持、國家援助和減稅,成員國可以採取這些措施來緩解能源危機。

這九個國家同意委員會的分析,即目前的情況主要是由基本市場動態造成的:世界各地從大流行中恢復的國家渴望能源來啟動其經濟活動,但更強勁的需求並沒有得到更強勁的供應的滿足,導致導致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

他們警告說:“由於價格飆升有全球驅動因素,我們在幹預內部能源市場的設計之前應該非常小心。” “這不會成為緩解當前與化石燃料市場相關的能源價格上漲的補救措施。”

九國集團表示,歐盟不應追求改革,而應專注於再生能源的部署、促進「市場機制」以及成員國之間電力市場的互聯互通,以使歐盟更有能力抵禦價格衝擊。

他們寫道:“管理良好的能源轉型不是原因,而是保持價格可負擔和可預測的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最近幾週,波蘭和匈牙利等國攻擊歐盟的氣候政策,並表示加劇了能源緊縮。

無意識脫鉤?

德國在信中對法國的寵兒計畫:電力與天然氣價格「脫鉤」潑了一盆冷水。

如今,歐盟的批發市場是基於邊際定價體系,也稱為「按需付費市場」。在這個系統下,所有電力生產商——從化石燃料到風能和太陽能——都進入市場並根據其生產成本提供能源。招標從最便宜的資源(再生能源)開始,以最昂貴的資源(通常是天然氣)結束。

由於大多數國家仍然依賴天然氣來滿足其所有電力需求,因此最終的電力價格通常由天然氣價格決定。如果天然氣變得更加昂貴,電費也不可避免地會上漲,即使清潔、廉價的能源也對能源供應總量做出了貢獻。

這種電力和天然氣價格的「耦合」受到了幾個成員國的批評,其中主要是法國,該國的大部分能源來自核電廠,這是一種本土替代方案,成本更穩定、更可預測。

在一封聯名信中本月稍早發布法國與西班牙、希臘、羅馬尼亞和捷克共和國一起呼籲對批發電力市場進行改革,包括價格脫鉤。

他們表示:“[能源市場]需要改進,以更好地在消費者支付的價格與國家生產組合中電力的平均生產成本之間建立聯繫。”

但現在德國和其他八個國家的新集體聲明幾乎讓他們的希望破滅了,該聲明沒有任何解釋的餘地:規則應該保持原樣。

「透明和競爭性的能源市場為最終用戶提供了效率和有競爭力的價格,」九人寫道,含蓄地認可邊際定價法。

“我們不能支持任何與內部天然氣和電力市場相衝突的措施,例如對批發電力市場的臨時改革。”

信件往來加深了南北雙方在如何解決能源緊缺問題上的分歧,這一問題已演變成引發社會不滿的政治危機。

巴黎和馬德里如果希望其改革事業取得成功,或至少作為一種可能的選擇留在談判桌上,就必須在歐盟範圍內尋找更多盟友。

布魯塞爾已經表明立場:歐盟委員會在發布其工具箱時指出,邊際定價方法是「對自由化電力市場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最適合促進歐盟國家之間有效電力交易的方法」。

該高層認為,透過使再生能源在招標過程中成為最便宜和最具吸引力的選擇,該系統可以激勵人們轉向低碳技術,刺激創新並減少對國家補貼的需求。

另一種模式,即所謂的「按投標付費」系統,將使所有能源生產商能夠從市場上提供他們想要的價格,而不是基於發電成本的價格。布魯塞爾表示,這將降低透明度並導致費用更高。

然而,上年底為期兩天的歐盟高峰會在布魯塞爾,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開啟了反思能源市場現行規則的大門。

「這種[所有電力來源]的組合是否仍然是適合未來的組合,還是我們必須適應?因為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是本土生產的,所以我們是獨立的,而我們使用的天然氣90% 都是進口的,」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