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週一召開了年度會議,各國政府部長和其他高級特使希望加強全球對下一次大流行的準備。
但最雄心勃勃的項目,即通過一項流行病“條約”,目前已被擱置,因為兩年多的工作未能在上週達成各國可以團結一致的草案。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堅稱,這並不是一次失敗,並稱這項任務“艱鉅”,成員國按照“非常雄心勃勃的時間表”開展工作。
他說,談判代表們度過了不眠之夜,並補充說,「大量的錯誤和虛假訊息」破壞了談判的努力。
「當然,我們都希望我們能夠在本次衛生大會上及時就協議達成共識並衝過終點線,但我仍然相信你們仍然會這樣做,因為有意願,就有辦法,」譚德塞說。
世衛組織官員和其他人士一直渴望利用新冠肺炎(COVID-19) 大流行帶來的擔憂勢頭,但這種風險越是消失在歷史中,公眾和政府就越沒有興趣為未來的大流行做好準備。
決策者一直在努力平衡國家利益與世衛組織官員的呼籲,即在病原體影響全球之際,為了人類和公平的利益而更廣泛地思考。
右翼活動人士越來越批評該條約將損害主權,世界衛生組織強烈反駁了這一說法。
各國衛生部長現在必須承擔這項工作,並努力克服根深蒂固的分歧,包括當需求激增時,世界如何分享有關新出現的病原體以及疫苗和口罩等稀缺資源的資訊。
“千載難逢的機會”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透過視訊講話,稱此次疫情協議是“一代人一次的機會”,以確保全球衛生系統在下一次疫情爆發時更快、更公平地做出反應,並敦促代表們支持對協議的修正案國際衛生作為加強應對緊急情況的一種方式。
泰國總理斯雷塔·塔維辛(Srettha Thavisin)透過影片表示:「在針對大流行病條約的法律爭論和無休止的談判中,讓我們記住,醫療保健的核心不僅僅是政策和計劃,而是我們共同的人性。
譚德塞表示,現在加強國際衛生架構以應對此類跨境疫情的最佳途徑不是製定大流行病條約,而是對近兩年前的《國際衛生條例》進行修訂,各國「原則上」同意了該條例上週說。
這些法規的重點是幫助各國發現和應對突發衛生事件。
例如,出席大會的特使可以建立「流行病緊急情況」的概念,以建立和完善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一繁瑣的類別,這是目前世衛組織對危險流行病的最高警報級別。
在像 COVID-19 一樣,混亂和不確定性普遍存在的時期,這樣的術語可以幫助公眾了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