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聽起來就像科幻大片中的情節:巨大的病毒生活在北極的冰層。但地球並未註定毀滅- 這些超大傳染源實際上可以幫助減緩冰的融化,有助於緩解全球暖化。
根據五月發表在《微生物組》雜誌上的研究結果,丹麥奧胡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格陵蘭島發現了巨型病毒。他們懷疑它們可能會減緩黑雪藻的生長——黑雪藻會導致冰融化。
巨型病毒到底是什麼?
普通病毒比細菌小約 1,000 倍,但巨型病毒(1981 年首次在海洋中發現)的大小和基因組都更大。它們可以長到 2.5 微米,而大多數細菌都在 2 微米左右。
巨型病毒的基因組(生物體中完整的遺傳物質,儲存在其 DNA 中)約有 250 萬個字母,這使得它們比普通病毒複雜得多。例如,噬菌體(感染細菌的病毒)只有 100,000 到 200,000 個。
他們被發現於海洋、土壤甚至人類,但這是第一次在以色素微藻為主的冰雪中發現巨型病毒。
北極冰層上的藻類有什麼問題?
北極充滿了生命,從海象和北極熊到鳥類、魚類、浮游生物和藻類。每年春天,在陽光的溫暖下,這種藻類開始開花,使其生長的冰層變黑。這降低了冰反射陽光的能力並加速冰的融化。
北極冰層正在快速減少到2040年,極地地區可能完全沒有冰,冰的消失會影響全球氣溫,造成極端天氣,危及沿海社區,危及糧食穩定,導致野生動物數量減少,並可能導致永久凍土釋放甲烷。
為什麼在北極發現巨型病毒很重要?
奧胡斯大學研究團隊由環境科學系的勞拉·佩里尼(Laura Perini) 領導的研究小組對北極的黑冰、紅雪和綠雪(所有這些都以藻類含量高為特徵)、冰芯和冰石(沉積物融化到冰川中造成的孔洞)進行了篩選,發現了繁榮的生態系統。
除了藻類之外,科學家還發現了以藻類為食的細菌、絲狀真菌、酵母、原生生物(非動物、陸地植物或真菌的生物),以及巨型病毒——他們懷疑這些病毒會感染藻類。
「我們對這些病毒了解不多,但我認為它們可能有助於緩解藻華造成的冰融化,」佩里尼解釋道。 “巨型病毒感染的宿主,我們無法確切地聯繫起來。其中一些可能感染原生生物,而另一些則攻擊雪藻。我們還不能確定。”
同一個團隊的另一篇研究論文將於今年稍後發布,該論文的特色是巨型病毒感染「在冰層表面繁衍生息的人工培養微藻」。格陵蘭冰蓋,」佩里尼說。「我們專門尋找這些巨型病毒,因為我們正在研究對格陵蘭冰蓋表面冰上盛開的深色色素藻類的可能的自上而下的控制。下一個?我專注於寄生真菌,它們是這些微藻的另一種可能的控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