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風能教父”共同榮獲工程“諾貝爾獎”

丹麥人 Henrik Stiesdal 和英國人 Andrew Garrad 大約 50 年來致力於改善風力發電,並因其貢獻而分享了享有盛譽的伊麗莎白女王工程獎。

「諾貝爾工程獎」的得獎者已經揭曉——他們是兩位歐洲風能先驅。

丹麥人 Henrik Stiesdal 和英國人 Andrew Garrad——通常被稱為「風能教父」——分享了今年的伊麗莎白女王工程獎,以表彰他們對風電發展的關鍵貢獻。

評審們表示,他們的創新「使風能在當今的發電組合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天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更多歐洲能源到 2023 年,風能發電量將首次超過化石燃料發電量。

Garrad 開發了優化和認證渦輪機和發電場設計的電腦模型,而 Stiesdal 致力於風力渦輪機的早期設計原理,並領導了世界上第一個離岸風電場的安裝。

伊莉莎白女王工程獎基金會主席、馬丁利的布朗勳爵在活動中向獲獎者致以敬意。

「我記得15 年前,人們就說過,『風力發電、風車——這是一個荒謬的想法——它們不會長期發揮作用,事實上,有很多非常傑出的工程師對風力發電持非常消極的態度。

50年高效風電之旅

Stiesdal 和 Garrad 在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尋求改善風力發電的電力地位,並建造了「後院」渦輪機。

斯蒂斯達爾因其與所謂的“丹麥概念”的聯繫而聞名。

通俗地說,它為穩健、高效的渦輪機設計設定了基本參數。該設計由 Stiesdal 和專家團隊於 1991 年首次安裝在位於 Vindeby 的世界上第一個海上農場。

第一批渦輪機配備 17 公尺長的葉片和能夠發電約 450 千瓦的渦輪轉子,可為數千個丹麥家庭供電。

30 多年來,隨著技術的重大改進,葉片現在的直徑為 120 米,能夠發電 16 兆瓦。這足以為數十個數千個家庭

過去幾十年來,Garrad 一直致力於開發軟體,以確保任何新渦輪機都能成功運作以及其運作的準確方式。

他還在降低整個行業風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使其能夠迅速獲得關鍵融資。

風電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從大約 50 年前 Stiesdal 和 Garrad 的創新來看,風電產業已成為綠色轉型的關鍵組成部分。

雖然全球裝置容量達到 1 太瓦確實花了 40 年時間,但如今歐洲超過 18% 的發電量來自風力發電。

僅在英國,這個數字接近三分之一

專家表示,浮動渦輪機的不斷創新很快將使風電場冒險進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深的水域,而機器本身也將變得越來越高。

Stiesdal 先前曾表示,全球範圍內沒有任何葉片尖端能夠升起超過 330 米,即艾菲爾鐵塔的高度。

相反,他希望該行業減少對規模的關注,而更多地關注降低單位生產成本,使其成為為全球提供動力的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