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象機構報告稱,與 20 世紀 70 年代相比,全球氣候災害發生的頻率增加了四到五倍,造成的損失增加了七倍。
但這些災難造成的死亡人數卻少得多。在 20 世紀 70 年代和 80 年代,它們在全球範圍內平均每天殺死約 170 人。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2010 年代,這一數字下降至每天 40 架左右在一份報告中本週發布的報告審視了過去半個世紀中超過 11,000 起的天氣災害。
該報告發布之際,正值全球災難頻繁的夏季,美國同時遭受了強大的颶風艾達和乾旱加劇的野火襲擊。
1970年代,全球平均每年發生約711起天氣災害,但從2000年到2009年,這一數字高達每年3,536起,即每天近10起。 2010 年代,年平均災害數量略有下降,降至 3,165 起。
50 年來的天氣災害中,大部分死亡和損失來自風暴、洪水和乾旱。
超過 200 萬人死亡,其中 90% 以上發生在聯合國認為的發展中國家,而近 60% 的經濟損失發生在較富裕的國家。
聯合國發現,在 1970 年代,以當前貨幣價值計算,全球每年因天氣災害造成的損失約 1.48 億歐元。 2010 年代,這一數字增至每年 11.6 億歐元。
“我們正在學習如何與風險共存”
聯合國災害和天氣官員表示,氣候變遷正在使天氣災害變得更加嚴重和更加頻繁,但人們也正在進入危險地區。這些專家也強調,更好的天氣預警和準備工作也正在減少死亡人數。
「好消息是我們正在學習如何面對風險並保護自己,」南卡羅來納大學危險與脆弱性研究所所長蘇珊卡特(Susan Cutter)說,她沒有參與該報告。
「另一方面,我們仍在對基礎設施的部署位置做出愚蠢的決定。 ……不過沒關係。我們沒有失去生命,我們只是失去了東西。
卡特說,颶風「艾達」是造成嚴重破壞的一個很好的例子,而且與過去的主要颶風相比,造成的傷亡可能更少。儘管自《切割者》發表上述評論以來,僅艾達州東北部四個州的死亡人數就已上升至46人,與過去的風暴損失總數相比仍相去甚遠,但颶風艾達的規模卻讓人大吃一驚。
卡特補充說,今年,天氣災害“似乎每隔幾週就會發生一次”,包括艾達、美國野火以及德國、中國和田納西州的洪水。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佩特里·塔拉斯表示:“由於氣候變化,世界許多地區的天氣、氣候和水極端事件數量正在增加,並且將變得更加頻繁和嚴重。”
1970 年以來損失最慘重的五場天氣災害全都是發生在美國的風暴,其中 2005 年的卡崔娜颶風位居榜首。最致命的五次天氣災害發生在非洲和亞洲,其中最嚴重的是 1980 年代中期的埃塞俄比亞乾旱和飢荒以及 1970 年孟加拉國的氣旋博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