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告指出德國將對歐盟綠色供應鏈規則投下棄權票,這讓該法律的未來受到質疑,並給該國執政聯盟帶來混亂。
去年 12 月,歐洲議會議員和各國政府達成政治協議,原則上同意了歐盟企業永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 (CSDDD)。
該法要求企業檢查供應鏈是否有碳排放或侵犯人權行為,但商業遊說團體警告稱,這可能會損害競爭力。
本週早些時候,德國勞工部長表示他打算在明天(2 月 9 日)舉行的歐盟大使會議上投下棄權票,該會議將為 12 月的協議加蓋橡皮章。
社會主義者胡伯特斯·海爾 (Hubertus Heil) 表示路透社他希望批准這項法律,但遭到了德國聯盟自由民主黨派的反對,包括財政部長克里斯蒂安·林德納。
德國無法獨自阻止這項法律,但可能會得到奧地利、芬蘭和瑞典等著名懷疑論者的支持。
奧地利勞工和經濟部長馬丁霍徹(Martin Hocher)昨天向媒體發布的聲明中表示:「目前的指令草案不可行,會對歐盟和全球南方國家的公司產生重大負面影響,」他呼籲談判代表返回繪圖板。
但投票仍在周五的議程上 — — 這表明目前正在主持立法談判的比利時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樂觀態度,沒有其他主要成員國會反對,這意味著投票將根據歐盟的合格多數法律進行。
無論布魯塞爾發生什麼,德國的舉動都會對柏林造成嚴重破壞。
來自綠黨的德國外交部長安娜萊娜·貝爾博克昨天公開譴責了林德納的立場。
貝爾博克在聲明中表示:「儘管德國已經對該指令表示支持,但現在可能在最後一刻棄權,這將損害我們作為合作夥伴的可靠性以及我們在歐洲的影響力。」他補充說,一致的歐盟規則符合利益德國商業。
綠黨同事、環境部長施特菲·萊姆克(Steffi Lemke)也加入了她的行列,他表示該指令的失敗將發出「對全球環境和人權保護的不良信號」。
對不可靠供應鏈的指控困擾著許多德國公司。人權觀察最近表示,為大眾汽車供貨的中國工廠可能使用強迫勞工。
該公司表示,它正在調查任何強迫勞動的指控,去年委託進行的審計沒有發現其新疆工廠有強迫勞動的證據。
但這並不是第一次出於對商業的擔憂,歐盟最大的成員國對布魯塞爾工廠進行了乾預。
去年,德國試圖阻止一項旨在從 2035 年起禁止內燃機動力汽車的立法協議,儘管柏林最終達成妥協,允許使用碳中和電子燃料。
德國的180度大轉變現在也可能危及歐盟新卡車排放標準的協議,該協議的投票已推遲到週五,以解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