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活動的樹懶正在白天出來適應棲息地的破壞

在巴西東北部,由於環境破壞,通常在晚上出來活動的樹懶正轉向白天活動。

這種從夜晚到白天的適應正在發生,因為森林砍伐意味著樹懶不需要爭奪食物或躲避掠食者。

這種行動緩慢的物種生活在大西洋森林中,那裡 98% 的林地已經消失,沒有剩餘的受保護土地。這片森林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曾經沿著巴西東海岸綿延 3,000 多公里。現在它是該國最瀕危的雨林之一。

美國聖母大學的研究人員連續一個月每天24小時記錄了棕喉三趾樹懶的行為。該研究的合著者賈爾斯·杜菲爾德 (Giles Duffield)說先前在未受干擾的森林中進行的研究顯示樹懶是夜間活動的。然而,他們在高度受干擾的森林地區進行的研究發現,它們在清晨和下午晚些時候最活躍。

這些大約貓大小的哺乳動物遍佈墨西哥、南美洲和中美洲。它們行動緩慢,一天中 90% 的時間都在休息。事實上,如此緩慢,以至於哥斯達黎加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個保護機器人在他們的印像中,他們會在不打擾瀕臨滅絕的物種的情況下呆上數月或數年。

一系列因素可以改變樹懶是在晚上還是白天出來,包括溫度、競爭或被吃掉的威脅。即使在受到干擾的森林中,休息仍然是樹懶的主要活動。

對於行動緩慢的生物來說更容易的條件

由於大西洋的森林遭到如此多的破壞,因此無法比較環境破壞較小地區樹懶的行為。然而,這使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白天活動的增加是對樹懶環境變化的反應。

「在生物體中觀察到這種靈活性,使其能夠從夜間活動為主轉變為白天活動,通常很少見,」杜菲爾德說。他解釋說,夜間活動可能是一種策略,可以讓像樹懶這樣的生物在更具挑戰性的條件下生存。

大西洋森林的破壞意味著鷹和大型蛇等掠食者的數量減少,來自其他食草動物的食物競爭也減少了。這使得樹懶的生存條件變得「更容易」。

「從保護的角度來看,這些環境幹擾絕不是一個理想的情況,」達菲爾德說,「但根據我們的觀察,結果——捕食者減少,更容易獲得主要食物來源——顯然產生了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