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奧本海默或許在奧斯卡角逐中處於領先地位但本週,這位著名物理學家卻因為一個更加黯淡的原因登上了頭條新聞,因為J.羅伯特·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 於1945 年共同創立的組織向人類發出了又一次嚴厲警告。
地球連續第二年接近末日。
哦,我們的禮儀哪裡去了?希望您今天過得愉快。
我們注定了。
《原子科學家公報》昨天(1 月 23 日星期二)宣布了這一年度公告,並指出其著名的“末日時鐘”顯示距午夜還有 90 秒。它列舉了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中的核威脅、10 月 7 日以色列襲擊、日益惡化的氣候相關災難以及生成人工智慧的危險。
《公報》總裁兼執行長雷切爾·布朗森(Rachel Bronson) 表示:「世界各地的衝突熱點面臨著核升級的威脅,氣候變遷已經造成死亡和破壞,人工智慧和生物研究等顛覆性技術的發展速度超過了其保障措施。
「去年,我們將時鐘推遲到午夜 90 秒,表達了更大的擔憂,這是有史以來最接近全球災難的一次,」她繼續說道。 “去年的風險仍然存在,且真實性有增無減,並將在今年繼續形成。”
布朗森補充說,保持時鐘與去年相同「並不表明世界是穩定的」。
沒有什麼大的驚喜——但也談不上令人高興,不是嗎?
什麼是世界末日時鐘?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追溯到原子科學家公報。
該組織於 1945 年由科學家成立,其中包括J·羅伯特·奧本海默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兩年前,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他們親眼目睹了核武對日本廣島和長崎城市造成的毀滅性影響。他們想警告公眾並向世界領導人施加壓力,以確保永遠不再使用核武。
該組織於 1947 年設計了世界末日時鐘,以像徵人類距離人為威脅的災難有多近、有多可能。分針會隨著世界事件的變化而移動,午夜代表徹底的毀滅。
時鐘最初是雜誌封面的設計,由藝術家馬蒂爾·朗斯多夫(Martyl Langsdorf) 繪製,他的丈夫是物理學家亞歷山大·朗斯多夫(Alexander Langsdorf),後者在芝加哥大學期間參與曼哈頓計畫。該設計由平面設計師 Michael Bierut 於 2007 年重新設計。
隱喻時鐘的最初設定是距離午夜還有 7 分鐘,自 1947 年以來,我們一直在朝滅絕邁進。
每年,公報的科學與安全委員會都會在一月下旬宣布時鐘的新時間位置。這是一群世界上最傑出的科學家和專家,有著不同的背景。他們每年舉行兩次會議,討論事件、政策和趨勢,更好地與各學科的同事協商,並徵求包括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公報》贊助委員會的意見。
根據該組織的網站,他們的使命是“收集各種最有見識和最有影響力的聲音來追蹤人為威脅”,以便向公眾和全世界通報情況。
這家總部位於芝加哥的非營利組織也強調,世界末日時鐘旨在呼籲採取行動,並向政治人物發出警告:危險即將來臨,但他們有能力對此採取行動。該公報也熱衷於強調,時鐘並不是對未來的預測,而是對我們現在所處位置的指示。在其網站上,它將自己比作“做出診斷的醫生”。
如果你想知道,實際的世界末日時鐘位於芝加哥大學哈里斯公共政策學院所在地凱勒中心大廳的公告辦公室。
2024 年我們的命運有多大?
非常。自誕生以來,時鐘的指針已移動了 25 次,而我們從未如此接近死亡。
再次祝福您有個愉快的一天。
1949 年,蘇聯進行第一次核子試驗,正式拉開了核武軍備競賽的序幕,時鐘第一次接近午夜。
1953 年發生了一個顯著的變化,當時美國在「常春藤行動」中測試了第一個熱核裝置。這一直是時鐘最接近午夜的時間(2018 年並列),直到 2020 年,我們從分鐘改為秒。
那一年,有人指出,世界領導人未能應對日益增加的核戰威脅,例如美俄之間《中程核武條約》的終止以及美國之間緊張局勢的加劇。改為100秒,直至午夜。
再加上對氣候變遷的持續忽視,導致《公報》得出結論,導致 2020 年調整的問題是「人類有史以來面臨的最危險的情況」。
三年後,我們又縮短了 10 秒,這主要是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北韓恢復核言論、氣候危機帶來的持續威脅,以及為減輕相關風險而建立的全球規範和機構的崩潰。和生物威脅(例如COVID-19)。
2024 年,時鐘仍定在距午夜 90 秒的位置——有史以來最接近全球崩潰的一次——雖然沒有任何變化可以稍微讓人感到安慰,但科學家警告說,這並不表示穩定。
該公報表示,如果領導人和各國共同努力,時間可以倒轉,並特別指出有能力這樣做的強國,包括美國、中國和俄羅斯。
希望永遠湧現。
我們離核子世界末日最遠有多遠?
90年代很甜蜜——音樂很棒, 1999 年對電影來說仍然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年,那些年代表了一些世界末日的進步。
像 1990 年和 1995 年這樣的年份,人類的時間達到了兩位數(分別為 10 分鐘和 14 分鐘)。柏林圍牆和鐵幕的倒塌以及德國的統一意味著冷戰即將結束。
1991 年是我們最不驚慌的一年,距離午夜還有 17 分鐘之多,這是自時鐘誕生以來距離午夜最遠的一年。部分原因是美國和蘇聯簽署了第一個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以及蘇聯解體。
至於前面提到的1995年,我們可能比1991年少了3分鐘,但距離世界末日還有整整一刻鐘,與我們現在的90秒相比,感覺很舒服。
流行文化中的世界末日時鐘
多年來,世界末日時鐘的隱喻已經滲透到流行文化中。
從漫畫書到音樂,再到電視劇和長片,您以前很有可能見過這個形象。
音樂中最早提及的一些內容出現在 Wah! 1980 年的一首單曲中。 《Heat》中的《到午夜七分鐘》,四年後又推出了《鐵娘子》歌曲《到午夜兩分鐘》。
很久以後,Linkin Park 將他們 2007 年的專輯命名為“Minutes To Midnight”,參考世界末日時鐘。他們的《Shadow of the Day》音樂錄影帶將末日時鐘描繪成一個真實的時鐘,在影片結束時它已到達午夜。
這座鐘在文學作品中不只一次被提及,最著名的是史蒂芬金(Stephen King) 1987 年的小說《湯米諾克斯》(The Tommyknockers),金在其中向《公報》的作品致敬時寫道:「中東正準備再次爆炸,如果發生槍擊事件,這次,其中一些可能是核的。據該報報道,憂思科學家聯盟,那些守著黑鐘的快樂人們,昨天將指針提前到了核子午夜兩分鐘。
艾倫摩爾(Alan Moore) 和戴夫吉本斯(Dave Gibbons) 的開創性圖畫小說系列《守望者》(1986-87)、2009 年的電影改編版以及2019 年的電視迷你劇續集中反复出現的末日時鐘視覺主題也不容忽視。時鐘在源材料及其改編中隨處可見,不祥地提醒著人類不可避免的命運。
流行文化中的其他著名例子包括兩位醫生。《奇愛博士》或:我如何學會停止擔憂並愛上炸彈、史丹利庫柏力克 1964 年的諷刺傑作以及《神秘博士》。
善良的博士先生引用了時鐘,整個故事圍繞著末日機器麥高芬展開,它被認為是一種核威懾力量。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使世界毀滅成為可信的場景,整個 20 世紀的文學和藝術中都出現了世界末日裝置。 「世界末日機器」這個詞自 1960 年起就得到了證實,但正是《奇愛博士》讓它進入了普遍用語。
至於大家最喜歡的時間領主,1982 年的《神秘博士》劇集“四到世界末日”的標題引用了世界末日時鐘,而在2017 年的劇集“世界盡頭的金字塔”中,僧侶們將世界上的每個時鐘都改為三個距離午夜還有幾分鐘,以此警告人類如果不接受他們的幫助將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韓國流行音樂現象 BTS 在 2020 年專輯“7”的歌曲“Zero O’Clock”中引用了世界末日時鐘。
如果那些令人愉快的音樂流氓能參與這個節目,我們當然可以。如果他們不能讓人類重回正軌,那還有什麼希望呢?
祝你好運,親愛的讀者,明年再見。
希望這次我們能夠倒退,因為我們不能再損失更多的秒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