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重溫:悲劇的巧合在音樂的這一天匯聚

1996 年的這一天,圖帕克·沙庫爾 (Tupac Shakur) 在一次駕車路過事件中被槍殺六天后去世,該案在 27 年後仍然懸而未決。上週,我們在 8 月 7 日的周年紀念日《Re-View》中報導了 90 年代說唱界最耀眼的明星之一被神秘謀殺的事件。

沙庫爾在醫院陷入昏迷,槍擊事件發生不到一週後就因內出血死亡。沙庫爾去世的那天與他最大的競爭對手唯一一張錄音室專輯的發行日期有著幾乎令人毛骨悚然的聯繫。

準備好死

兩年前,克里斯多福·喬治·拉托爾·華萊士(又名The Notorious BIG)於1994 年9 月13 日發行了《Ready to Die》。他的首張專輯讓他在國際上引起轟動。

《Ready to Die》記錄了一名年輕人在紐約過著犯罪生活方式的生活,是東海岸嘻哈歷史上的經典部分。雖然西海岸場景正在蓬勃發展,但它是東海岸復興的一部分,以新近令人印象深刻的 Wu-Tang Clan 的 Method Man 為特色,也是 Lil' Kim 才華的早期例子。繼 Nas 1994 年的首張專輯《Illmatic》之後,西岸饒舌終於回歸。

華萊士與沙庫爾的個人競爭是有據可查的。儘管他們一開始是朋友,但當Shakur 指控Wallace 和《Ready to Die》製片人Sean “Diddy” Combs 參與1994 年的槍擊事件時,他們鬧翻了。 ,公眾猜測華萊士參與其中。

六個月後,華萊士被謀殺。 1997 年 3 月 9 日,他在一場駕車槍擊事件中被殺,這與沙庫爾的被殺有著險惡的相似之處。距離華萊士計劃發行的第二張專輯(名為“Life After Death”)的計劃僅剩兩週。我們將其列為嘻哈音樂重要音頻歷史中的專輯之一。

風中燭光 1997

雖然 2Pac 和 Biggie 的約會巧合確實令人毛骨悚然,但今天發布的另一首音樂劇證實了這一天對於 90 年代的明星來說是一個被詛咒的日子。 1997年8月31日,威爾斯王妃戴安娜在巴黎隧道的一次臭名昭著的車禍中喪生。

艾爾頓強(Elton John) 為他的私人朋友去世的消息所感動,決定重新錄製他1973 年與伯尼陶平(Bernie Taupin) 共同創作的歌曲《風中蠟燭》(Candle in the Wind )。

陶平重寫了歌詞,約翰錄製了新版本。新版本不再是對約翰從遠處觀察生活的超級巨星瑪麗蓮·夢露(諾瑪·吉恩飾)的頌歌,而是讓約翰更接近戴安娜,並將她稱為“英格蘭的玫瑰” ,她“向我們的國家呼喚”和“對那些痛苦的人低聲說道。”

約翰只在 1997 年 9 月 6 日戴安娜葬禮上表演過一次 1997 年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