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塞塔石碑是世界上最著名和最重要的古代文物之一。
黑色花崗岩板上的多譯銘文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埃及古代語言和社會的理解,並標誌著埃及學的誕生。
200 年後,這塊石頭仍然吸引著倫敦大英博物館數百萬參觀者,作為館藏的 10 多萬件埃及和蘇丹文物之一。
但埃及越來越多的聲音要求博物館歸還這些文物,以期從殖民歷史中奪回埃及的歷史。
羅塞塔石碑的發現
1799 年,法國士兵在拿破崙·波拿巴征服埃及期間,在拉希德鎮(羅塞塔)附近發現了這塊石板。
1801 年英國在埃及擊敗法國後,它很快就被英國人佔有,並於次年被運送到倫敦大英博物館。
羅塞塔石碑的重要性幾乎立刻就被體認到了。
它包含三塊文字:一塊是托勒密象形文字,一塊是一種未知語言(通俗語言),另一塊是當時眾所周知且易於理解的古希臘語。石頭上的文字是一群埃及祭司於西元前 196 年頒布的法令,旨在紀念當時的兒童法老托勒密五世。
當時,這塊石頭上的象形文字對西方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謎團,直到 20 年後,它的密碼才被破解。
儘管歐洲各地的許多學者都為這項工作做出了貢獻,但這個謎題的解決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楊和法國學者讓-弗朗索瓦·商博良的工作,他們在1822 年破解了象形文字密碼。
從羅塞塔石碑中獲得的寶貴資訊後來成為整個埃及學的支柱。它被用來破解其他用象形文字書寫的文本,解開埃及古代文明未被發現的秘密,因此它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物體之一。
200 年後呼籲其回歸
如今,羅塞塔石碑高約 44 英寸,寬約 30 英寸,仍保存在大英博物館中。
然而,埃及一再要求將這塊石頭送回故鄉。
埃及古物學家阿里·巴什 (Ali Bash) 表示:“我們要求將我們的古物歸還給我們,因為它們是被非法運往國外的。”
「今天,對我來說,羅塞塔石碑是西方殖民主義對我的文化的象徵,」阿拉伯科學、技術與海運學院院長莫妮卡·漢納(Monica Hanna) 說道,她也是呼籲歸還羅塞塔石碑的兩份請願書之一的組織者。
漢納的請願書有 4,200 個簽名,稱這塊石頭是非法扣押的,構成「戰利品」。
埃及前古物事務部長扎希·哈瓦斯博士在一份幾乎相同的請願書中呼應了這一說法,該請願書有超過 10 萬個簽名。
「羅塞塔石碑被盜。法國拿走了它,並將其作為禮物非法送給英國。這塊石頭是埃及文物的象徵,」哈瓦斯說。
哈瓦斯也希望目前在歐洲博物館中的其他著名埃及文物歸還,例如納芙蒂蒂半身像和丹德拉十二宮(目前均在羅浮宮)。
「這些都是獨特的物品,它們的家應該在埃及,而不是德國、英國或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