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各地的博物館都在認真審視自己的藏品,包括展出的物品和儲藏室中無數的其他文物,以期將它們送回原產地。
近年來,許多具有重要文化和歷史意義的文物被歸還,不僅是英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或荷蘭等有著深厚殖民歷史的大國的博物館面臨著文化歸還的現實,還有北歐和東歐的小國家。
2018年一分水嶺報告塞內加爾學者費爾溫·斯塔爾和法國藝術史學家貝內特·薩沃伊撰寫的建議法國博物館向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歸還數以萬計的藏品,其中許多是被掠奪的。當時,馬克宏總統認可了該報告的結論,但採取任何具體行動需要一段時間。
然而,在過去的幾年裡,一些重要的物品已經從法國、德國和美國的博物館歸還給尼日利亞。同時,其他一些重要作品也已從比利時運回剛果民主共和國,因為該國正在經歷一段對其殘酷殖民歷史進行必要重新評估的時期。
倫敦大英博物館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倫敦大英博物館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藏品之一,估計有 800 萬件,但在任何特定時間僅展出約 1%。一些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也是一些最具爭議性的展品,數十年來致力於將古代雕塑等物品歸還希臘,或將無價的牌匾歸還給非洲。
那麼文化歸還實踐中意味著什麼呢?博物館是否會被剝奪任何原本來自其他地方的物品?
丹·希克斯是當代考古學教授牛津大學,以及最近一本書的作者“野蠻的博物館”它探討了有關文化歸還、遣返和博物館非殖民化的問題。
「關於歸還問題的內容有很多誤報」希克斯教授告訴歐洲新聞。
「這個領域沒有人真正認為這是一個回饋的問題,而是一個在具體情況被問及時是否願意回饋的問題。當然我們已經這樣做了,」他說。
一些最響亮、最持久的文化歸還呼聲與帕德嫩神廟大理石浮雕有關,這是 1800 年代初從希臘盜取的巨大雕塑;以及貝南青銅器 - 1897 年,英國在一場血腥襲擊中從位於現代尼日利亞的一座皇宮中被洗劫一空,這些都是江戶文化的無價文物,其歷史可以追溯到 13 世紀。
其中一些項目似乎確實進展緩慢。英國前財政部長喬治奧斯本去年成為大英博物館館長,並表示他願意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帕德嫩神殿大理石浮雕借還給希臘,儘管希臘人堅持要求永久歸還這些雕塑。
大英博物館告訴歐洲新聞,受託人會根據具體情況考慮所有遣返和歸還請求。
「對整個藏品以及其中個別物品的歷史的研究正在進行中。這涉及大英博物館本身和其他地方基於物品的檔案研究。許多物品已經成為藏品的一部分數百年了多年來,所以並不總是能夠了解它們的完整歷史,」博物館在一份聲明中說。
希克斯教授表示,這個過程不是要清空博物館收藏。
「這絕對不是每件物品都以某種奇怪的邏輯到達它的製造地。物體總是在移動,」他解釋道。
“問題在於物品何時被拿走以及歸還還是一項要求的主題。博物館必須對其他事情持開放態度,而不是堵住耳朵並說永遠,永遠,永遠。”
較小的博物館重新評估自己的收藏
雖然歐洲主要首都的最大博物館往往擁有引人注目的藏品,成為歸還討論的焦點,但較小的博物館也不得不重新考慮其藏品。
「博物館工作的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自過去十年以來,博物館越來越努力真正為社會和社區的所有群體服務,」博物館館長 Elina Antilla 說道。芬蘭國家博物館在赫爾辛基。
安蒂拉解釋說,許多博物館都在考慮它們的存在,詢問它們為什麼有藏品,以及它們為參觀者提供了什麼樣的資源。博物館的概念現在不再是簡單地展示物品,而是涉及教育和策展,為他們所服務的社區增加專業知識和觀點。
赫爾辛基博物館已經開始對其所有藏品進行編目,儘管這項工作的速度受到勞動密集程度的限制。博物館最近將一些美洲原住民遺骸運回亞利桑那州的普韋布洛部落家園,並將一塊力量之石歸還給納米比亞的奧萬博王國。
薩米人文物展覽合作
芬蘭描繪薩米文化的方式特別敏感,最近國家博物館與芬蘭國家博物館合作推出了新型展覽。西達薩米博物館在拉普蘭。
此前,該博物館廣泛展示了薩米文化,數十年來在芬蘭如何看待薩米人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然而,這些展覽始終是由博物館自己的工作人員創作的,代表了他們對如何展示薩米歷史和文化的願景,而不是薩米人的願景。
去年,國家博物館向 Siida 歸還了約 2000 件藏品,歸鄉展- 或芬蘭三種薩米語中的 mäccmõš、maccâm、máhccan - 包括薩米人,構成了其組合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我們就遣返達成協議的同時,我們也就合作達成了協議”,埃琳娜·安蒂拉 (Elina Antilla) 說道。
這意味著赫爾辛基博物館將能夠從 Siida 借用物品並進行展示,但將與薩米博物館作為合作夥伴共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