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受戰爭蹂躪的薩拉熱窩文化正重新甦醒

薩拉熱窩是波士尼亞和赫塞哥維納的政治、社會和文化中心。但憑藉著悠久而豐富的宗教和文化多樣性歷史,這座城市已成為波斯尼亞戰爭的象徵。隨處可見痕跡。

波士尼亞塞族人的圍困持續了 1,425 天,造成更多人喪生。在此期間,不同的群體在全國各地發生衝突:東正教基督教塞爾維亞人、穆斯林波斯尼亞人和天主教克羅埃西亞人。戰爭二十多年來,和解仍困難重重。歐洲新聞台採訪了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歷史博物館館長埃爾瑪·哈辛貝戈維奇。

「三個民族面向和三個民族群體的敘事和國家建設過程都以戰爭為基礎。這個社會的一切都是為了培養年輕人成為職業民族主義者。

文化和解

迪萬哈納是一支成功的 Sevdah 傳統民間樂團。成立於 2009 年初,由一群來自薩拉熱窩音樂學院的學生組成。

「由於戰爭和之後的一切,我們在90年代的近代歷史中存在很大的藝術差距,我們只是覺得年輕人需要珍惜和推廣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傳統音樂,我們演奏現代編曲。” Divanhana 音樂家 Neven Tunjić 告訴歐洲新聞。

在時尚界,設計阿德南·哈伊魯卡拉霍維奇Haad 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就連好萊塢明星安潔莉娜裘莉也曾穿過他的服裝。

「我總是嘗試在我的設計中引入傳統元素。以某種方式將他們與年輕一代聯繫起來,因為傳統關乎身份,如果我們不保持真實的根源,我們就會迷失在全球市場中。

區域合作委員會是一個由 13 個東歐國家組成的國際框架,希望透過東南歐的區域行動促進繁榮和成長。

「我們有著共同的歷史,我們有著共同的歐洲根源,由於前南斯拉夫的戰爭,這幾年來一直很困難,但對於整個地區來說,正在發生變化、轉變、民主變革——我認為文化可以將所有這些價值觀結合在一起,該地區有點被忽視了,」區域合作委員會秘書長馬吉琳達·布雷古 (Majlinda Bregu) 說。它的變化和轉變激發了該領域的大量新人才。

波斯尼亞前衛配音搖滾樂團等樂隊杜比西斯集體是全球知名的。他們以其跨界風格和具有社會意識的歌曲創作而聞名。他們的音樂影片在 YouTube 上的觀看次數超過 1000 萬次。樂團成員音樂家 Braano Jakubović 向歐洲新聞台談到了傳達訊息的重要性。

「在這樣一個年輕的國家和年輕的社會裡,我認為政治上活躍非常重要,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決定組建一支政治上活躍的樂團。我們將在這段時間成為抗議活動的一部分並組織抗議活動——我的意思是我們努力成為整個公民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斯雷布雷尼察短暫停留,我們參觀了 SOUND WAVE 音樂俱樂部,那裡有兩位比利時女說唱歌手奈芙蒂斯格洛麗亞·博阿滕和波斯尼亞人與超級饒舌明星一起表演法蘭基甚至還有一些塞爾維亞當地的饒舌歌手。法蘭基 (Frankie) 向我們講述了該地區蓬勃發展的嘻哈音樂界的團結本質。

「巴爾幹地區的嘻哈音樂實際上是第一個前往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並將這些藝術家帶到我們這裡的,所以我們是第一個開始敲擊這堵牆並重新建造斷橋的人。”

_您可以在下一篇文章中看到本報道中提到的許多音樂表演巴爾幹交通!節慶四月底在布魯塞爾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