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股市全年表現普遍落後全球同行,尤其是華爾街。造成這一趨勢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缺乏強大的技術組件、政治不穩定、中國經濟放緩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展望未來,這些挑戰預計將在 2025 年持續存在,其中兩個關鍵的全球事件將發揮關鍵作用:川普的總統任期和中國的成長軌跡。國內方面,德國和法國的政治動盪仍將嚴重拖累市場情緒。
川普的關稅威脅
歐洲經濟前景與全球市場密切相關,許多公司嚴重依賴國際收入。這使得川普提出的關稅成為一個關鍵問題,特別是對於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而言。
在總統競選期間,川普威脅要對德國汽車製造商徵收關稅,除非他們將生產轉移到美國。他說:“我希望他們在這裡建造工廠”,並稱關稅是“最美麗的詞之一”。
上個月,他宣布計劃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 25% 的新關稅,對中國額外徵收 10% 的關稅,自 1 月上任後生效。儘管針對歐元區的具體關稅尚未得到確認,但這家歐洲汽車製造商的股票在宣布當天經歷了大幅拋售,突顯了它們對全球貿易動態的脆弱性。
如果美國繼續對歐洲商品徵收關稅,汽車製造業可能會受到最嚴重的打擊。歐洲汽車業已經受到長期烏克蘭衝突和中國需求疲軟的壓力,面臨日益嚴重的衰退。
歐洲斯托克汽車及零件指數今年迄今下跌 13%,成為歐洲市場表現最差的板塊之一,而更廣泛的歐洲斯托克 600 指數則上漲了 7%。包括賓士、保時捷、福斯和寶馬在內的德國汽車製造商股票今年下跌了13%至25%。
中國消費者需求疲軟
中國消費需求低迷是今年拖累歐洲市場表現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奢侈品消費股。儘管刺激措施持續不斷,中國經濟復甦仍步履蹣跚。
Pepperstone London高級研究策略師麥可布朗表示,「除非中國當局轉向刺激內需,否則刺激措施不太可能為歐洲股市提供持續提振,因為上述措施的積極溢出效應相對有限」。
從積極的方面來看,中國政府最近做出了最強烈的承諾,將透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更溫和的寬鬆貨幣政策」來提振經濟。
經濟學家預計,2025年中國將進一步降低利率並增加赤字水準。如果這些政策得到有效實施,歐洲消費產業可能會出現有意義的復甦。
然而,風險依然存在。中美貿易戰可能再次爆發,可能導致人民幣進一步貶值,削弱消費者的購買力並抑制對歐洲商品的需求。
政治不穩定
法國和德國的政治不確定性肯定仍將是歐洲股市的利空因素。法國股市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表現最差的,基準 CAC 40 指數今年負成長,與美國和亞洲部分地區的強勁反彈形成鮮明對比。
不過,在德國,由於技術和國防領域的優異表現,DAX 指數反映了全球趨勢並創下新高。市場將密切關注德國二月因執政聯盟的影響而提前舉行的選舉,該選舉比原計劃提前了七個月。然而,政黨聯盟談判可能需要數月才能解決。
與此同時,法國繼續應對政府債務飆升和 2025 年預算的政治僵局。由於公共債務達到 GDP 的 112%,加上持續的政治動盪,銀行業因公共財政擔憂而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歐洲最大經濟體缺乏穩定的領導地位預計將打壓市場情緒。
麥可布朗指出:「歐元區資產可能會繼續比同類資產承擔更高的風險溢價」。
風險溢價的增加反映在政府債券殖利率的上升上,這可能會限制借貸並限制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