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治理創新中心的數據,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國,佔全球消費量的50%以上。除此之外,它也是繼台灣、韓國、日本和美國之後的全球第五大半導體製造商。
中國過去也多次強調,其目標是在未來幾年成為人工智慧超級大國。當然,在兩國地緣政治和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的情況下,美國對這些聲明並不友善。
這導緻美國以安全考量為由,將中國最大的晶片市場中芯國際(SMIC)等多家中國公司列入貿易黑名單。這意味著英偉達和AMD等美國主要晶片製造商現在面臨晶片銷售和向中國出口的限制。
美國為此舉辯護,理由是擔心中國可能將從英偉達和類似公司獲得的先進晶片用於軍事目的,這可能會給美國帶來問題。
根據**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這些行動顯示美國政府的干預程度前所未有,不僅是為了維持對咽喉要道的控制,而且還開始了一項美國新政策,積極扼殺中國科技產業的大部分——以殺人為目的的扼殺。
中國對此做出了回應,並對美國實施了石墨出口禁令。對此,中國商務部表示:「石墨出口管制政策是依法進行的正常調整,有的列入出口管制清單,有的從出口管制清單中刪除。
「出口管制措施並非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地區和行業。中方始終致力於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將對符合相關規定的出口發放許可證。”
該國也一直在努力盡快提高國內晶片產量。然而,這並非沒有相當大的挑戰。
中國半導體生產面臨哪些挑戰?
令美國沮喪的是,受制裁的公司之一、中國科技巨頭華為最近成功推出了一款新智慧型手機Mate 60,該智慧型手機採用7奈米製程晶片。
這種類型的晶片被認為是高度先進的,這引發了人們越來越多的擔憂,即儘管受到製裁,中國仍如何設法生產複雜的晶片。
然而,中國晶片製造商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他們仍在使用舊的晶片製造技術來生產日益複雜和新時代的晶片,因為美國已經切斷了中國獲得更先進晶片製造技術的大部分管道。
使用舊技術必然會大幅提高成本,這意味著中芯國際等中國晶片製造商的收費必須比其他競爭對手高出約 40% 至 50%,尤其是台積電等台灣公司。這主要影響 7 奈米和 5 奈米生產晶片。
預計隨著每一代新一代晶片的出現,成本只會不斷增加。儘管 ASML 極紫外線 (EUV) 微影系統將對此有很大幫助,但美國也向荷蘭施壓,要求限制中國取得其晶片技術。
舊晶片技術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產量較低,生產的可用和可銷售晶片的數量比更先進的技術少得多。
疫情爆發後,中國政府也不得不暫停大量半導體資金,因為更緊迫的支出(例如針對各行業的刺激措施)優先考慮。
政治和缺乏監督問題,以及普遍存在的腐敗侵蝕了晶片研發項目的資金,也大大減緩了國內製造進程。
此外,該國還面臨智慧財產權障礙,多項晶片生產技術已獲得專利並受到國際公司的密切保護。
正如外交和國家安全網站War On The Rocks 所言:「中國政府不僅透過積體電路投資基金(大基金)等國家資本向半導體產業撥款1兆元(1.13兆歐元),而且還向半導體產業投入了高額資金。
「然而,這些努力似乎並沒有使中國在半導體價值鏈中上升。即使在投入數十億美元解決這個問題之後,本土生產還遠未成為現實。儘管在各種產品的獨立晶片設計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從雲端運算到智慧型手機,中國仍然無法擺脫外資主導的供應鏈和製造鏈。
中國的晶片生產困境如何使歐洲受益?
歐洲也一直是半導體獨立和人工智慧主導地位競賽的積極參與者。 2020年,歐盟在全球微晶片市場的份額約為10%。
這歐洲晶片法2023年實施的計畫預計將為歐盟國內晶片產量帶來顯著提振,到2030年其全球份額將達到20%左右。
正如歐盟委員會所說:「《歐洲晶片法案》將增強歐洲在半導體技術和應用方面的競爭力和彈性,並幫助實現數位和綠色轉型。它將透過加強歐洲在該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來實現這一目標。
由於美國的製裁,中國可能會大大推遲提高國內產量,這給歐洲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黃金機會來提高自己的產量並填補市場缺口。因此,它有可能在中國迎頭趕上之前生產、行銷和銷售自己的晶片並獲得穩定的客戶。
隨著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正在崛起的全球超級大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並且是稀土礦和電動車(EV)的主要生產國,美國和歐盟在過去的一年裡對經濟和貿易失衡感到更加威脅。
這是因為人們越來越擔心中國可能會利用其在稀土礦等領域的主導地位作為與其他國家進行報復或討價還價的工具,如果他們決定這樣做的話,實際上會切斷它們的供應鏈。一個例子是,2010年,中國因漁業糾紛而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礦物。
歐盟與中國在許多問題上的緊張關係不斷升溫,例如歐盟對中國向歐洲大陸進口電動車的調查,以及對數據隱私和透明度的擔憂,導致人們越來越擔心中國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對歐盟進行報復。
如果是這樣,那麼歐盟在半導體方面實現自力更生會好得多,至少是因為半導體的廣泛需求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