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週一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表示:“北京必須自行決定……是否提供軍事援助,但如果走這條路,就會付出實際代價。”
他的言論是一系列警告中國不要援助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致命攻擊的最新言論。
但北京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的立場很複雜,並且在相互矛盾的方向上推動和拉扯。
沒有什麼比軍事上更是如此了。
韋伯斯特大學國際關係助理教授丹尼貝洛表示,經過一年的艱苦戰爭,俄羅斯軍事庫存已經耗盡,中國「有可能」向莫斯科提供致命援助。
然而,他認為,由於擔心與美國及其盟國的衝突升級,它很可能會僅限於提供「彈藥、制服和其他基本物資」。
“中國陷入了一些混亂”
北京可能迴避提供飛彈和坦克等重型武器的另一個原因是,這可能會危及中國作為衝突調解者的地位。
華威大學研究中國政治的頂尖學術專家肖恩·布萊斯林教授表示:「如果他們走得那麼遠,那將是令人驚訝的,因為這將消除他們作為一個誠實的中間人、能夠幫助解決衝突的假裝。
週五,中國呼籲烏克蘭全面停火,並宣揚自己的和平計劃,敦促各方「保持克制,避免煽風點火…並防止危機…失控」。
布雷斯林教授表示,中國人在這裡所做的是將自己定位為「與西方截然不同的大國」。
與美國及其盟國大力支持烏克蘭提供大量軍事和財政支持不同,北京專注於透過對話與和平尋找解決方案。
但布雷斯林教授補充道,這一立場是一種“微妙的平衡行為”,凸顯了中國外交政策內部的緊張局勢。
「雖然他們樂於將衝突歸咎於西方,並支持俄羅斯的說法,他們對北約的潛在擴張感到真正的安全擔憂……中國也宣揚其作為世界和平與穩定力量的信譽……堅持不干涉政治、主權和邊界,」他說。
“他們的中立性是不對稱的。”
更重要的是,即使北京能讓基輔和莫斯科都坐到談判桌前,也不能保證他們會遵守中國主導的外交解決方案。
「中國的計劃是有抱負的。但如果他們不聽你的話會怎麼樣呢?很難看出他們的計劃會帶來什麼結果,」貝斯林教授說。
「像很多國家一樣,中國人非常希望這一切都消失。他們寧願戰爭從未發生,」他補充道。
“北京希望在東歐留下堅實的足跡”
中國對烏克蘭戰爭立場的一個關鍵驅動因素是經濟。
2022 年入侵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歡迎中國在該國投資。
北京是衝突前烏克蘭基礎設施的最大投資者,也是俄羅斯能源的主要消費者,這有助於維持普丁的戰爭機器的運作。
儘管分析師的預測與此相反,但自衝突爆發以來,由於歐洲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實施禁令,中國並未從俄羅斯進口更多能源。
貝洛教授表示,這些經濟動機使北京作為調解者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他告訴歐洲新聞台,北京可能會試圖在衝突後重建中發揮重要作用 — — 不是出於善意,而是因為這樣做有利可圖,並且可以增加其在東歐的「戰略足跡」。
「戰後,中國將希望以更實質的方式融入烏克蘭經濟,」貝洛教授繼續說道。
基輔經濟學院正在進行的一項研究計算出,烏克蘭的民用基礎設施每週都會遭受價值約 45 億美元的損失。預計該國的經濟損失總額可能升至 6,000 億美元左右。
無論發生什麼,第一個重要步驟將是中國和烏克蘭之間舉行雙邊會面 — — 正如澤倫斯基最近所要求的那樣。
「(在烏克蘭問題上)中國確實是值得關注的玩家,」貝洛教授說。 “在外交、軍事和全球範圍內,往往是玩家左右了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