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投票選出下一任總統,一些軍事技術專家表示,無論誰入主白宮,歐洲可能都必須填補某些美國製造武器供應的漏洞。
美國參與了歐洲各種軍事反應的不同階段,從增加在關鍵戰略地區的巡邏到地區就像波羅的海一樣,對超過 100,000軍隊在整個大陸的基地。
但無論誰入主白宮都可能導致其武器供應去向發生變化,這可能會影響歐盟的軍事支持。
讓我們來看看,如果誰入主白宮,決定逐步將軍事資源轉移到其他地方,歐盟可能需要開發哪些軍事技術。
美國向歐洲發送了什麼?
歐盟安全研究所(EUISS)高級分析師揚·喬爾·安德森表示,“人們普遍認為”,無論誰入主白宮,都可能將軍事資源從歐洲轉移到亞太地區和中國。
他告訴歐洲新聞台,美國向歐洲提供了歐洲大陸所謂戰略推動者的“大部分”,即“跨大陸運送部隊和物資的大型飛機和船隻”。
安德森在 2023 年保單中寫道簡短的美國國防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是歐盟隱形攻擊戰鬥機的主要供應商,至少有 10 個歐洲國家為其艦隊採購了多達 500 架 F-35 聯合攻擊戰鬥機。
安德森說,歐洲必須介入的另一個領域是購買機載預警與控制(AWAC),這是一種可以偵測「地平線之外」的飛機、船隻和來襲飛彈的大型雷達飛機。
安德森說,很難知道歐盟需要訂購或製造每種武器的多少,因為這取決於資產可能被轉移到哪裡以及美國人可以為什麼類型的衝突做準備。
但是,他補充說,「很快」就需要額外的武器。
他說:“在沒有美國領導力或美國領導力減弱的情況下,歐盟和歐洲面臨的挑戰之一是如何繼續並加強國防合作。”
前北約官員傑米·謝伊(Jamie Shea)告訴歐洲新聞台,兩位總統候選人都不會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或波音公司等大公司“樹敵”,這些公司“試圖限制有利於美國就業」和公司的貿易,從而與歐洲合作。
謝伊麵臨的真正問題是美國缺乏構成軍事裝備的基本物資的武器供應,如化學品、炸藥和微處理器,因為更多的戰爭意味著「更多的需求」。
歐盟“自1950年代以來最大規模的重新軍備努力”
安德森表示,歐盟「在過去 10 年裡」已經為逐步擺脫美國的軍事支持做好了準備,他將其描述為「自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最大規模的重新軍備努力」。
這是透過歐盟預算投資來完成的,例如 80 億歐元指定用途的2021-2027 年歐洲防務基金。
謝伊表示,歐盟國家及其盟友之間也存在著關於製造這些武器的不同協議。
上週,義大利國防公司李奧納多和德國國防公司萊茵金屬形成的歐洲生產軍用戰車的新「核心」。
其他項目,例如法國、德國和西班牙之間的下一代戰鬥機和集群無人機聯合項目,將在 2027 年進行首次示範飛行,直到 2040 年才會投入使用。
馬裡奧·德拉吉 (Mario Draghi) 9 月發布的《歐洲競爭力的未來》報告發現,考慮到當今世界正在發生的情況,歐盟的國防開支仍然「不足」。
德拉吉的報告發現,歐盟在未來十年需要額外5,000億歐元才能滿足當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