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製造商正在生產更便宜的電動車 - 他們將目光投向歐洲

無論是穿越巴黎林蔭大道的標緻汽車,還是沿著德國高速公路巡航的大眾汽車,一些歐洲汽車品牌對其所代表的國家就像對任何著名的旅遊景點一樣熟悉。

但隨著世界進入電動車 (EV) 時代,我們是否即將看到歐洲街道的特徵和組成發生巨大變化?

中國電動車的質量,更重要的是,其價格承受能力正日益成為歐洲製造商難以忽視的問題,市場上充斥著來自中國的進口車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製造商如何能夠在電動車革命中站穩腳步?

比賽狀態

西方市場電動車價格的巨大差異也許是第一個也是最能說明問題的起點。

汽車數據分析公司 Jato Dynamics 的報告顯示,自 2011 年以來,中國新電動車的平均價格已從 41,800 歐元降至 22,100 歐元,降幅達 47%。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洲的平均價格從 2012 年的 33,292 歐元上漲到今年的 42,568 歐元,漲幅為 28%。

在英國,電動車的平均零售價格比同等內燃機 (ICE) 動力車型高出 52%。

當電動車與柴油或汽油車相比仍難以實現遠程行駛時,這種程度的差異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更不用說許多歐洲國家不斷增長但仍然相對較小的充電點網路)。

如果傳統內燃機車主希望最終轉向電動車,經濟誘因仍然不明顯 - 這就是中國的用武之地。

「歐洲人將首次擁有有競爭力的中國汽車,並試圖以有競爭力的價格和有競爭力的技術在歐洲銷售,」Autonomy Paris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羅斯·道格拉斯(Ross Douglas) 表示,Autonomy Paris 是一項關於永續城市交通的全球活動。

以現已退役的泰格爾機場作為其戲劇性的背景,道格拉斯上個月在一年一度的柏林問題會議主辦的擾亂交通討論研討會上發表講話,他認為有三個因素使中國對歐洲傳統霸權構成如此大的威脅汽車製造商。

中國的優勢

「首先,他們擁有最好的電池技術,並鎖定了電池中的許多重要成分,例如鈷加工和鋰離子,」道格拉斯解釋道。 「第二是他們擁有電動車所需的許多連接技術,例如5G和人工智慧」。

「第三個原因是,中國政府對電動車製造商提供了大量支持,而且中國政府希望成為電動車製造領域的世界領導者」。

儘管中國強大的製造能力從未受到質疑,但問題在於它是否能夠達到與西方同行相同的創新程度。這個問題已經透過他們的電池和他們能夠在車輛中實施的技術得到了答案(儘管該行業的部分行業仍然受到中國政府的補貼)。

以一般收入者認為合理的零售價格,未來幾年消費者將熟悉蔚來、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等製造商。

目前的歐盟法規非常有利於較重且價格較高的電動車的獲利能力,而小型歐洲汽車幾乎沒有獲得可觀利潤的空間。

JATO Dynamics 全球汽車分析師費利佩·穆尼奧斯 (Felipe Munoz) 表示:“如果歐洲人對此不採取任何行動,該細分市場將由中國人控制。”

如果歐洲消費者繼續因價格過高而無法進入歐洲市場,那麼小型電動車(​​例如在中國廣受歡迎的五菱宏光迷你車)將成為歐洲消費者的首選。

這款袖珍城市車平均每月銷量約 3 萬輛,近一年來一直是中國銷量最高的電動車。

好事太多了?

不過,中國的快速生產也面臨挑戰。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表示,目前的選擇太多,中國電動車市場面臨臃腫的風險。

近年來,中國電動車企業數量已增至300家左右。

「展望未來,電動車企業應該做大做強。目前市場上電動車企業太多了。」肖亞慶說。 「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鼓勵電動車產業併購重組,進一步提高市場集中度」。

鞏固自己的市場並最終逐步取消消費者補貼是最終打破北京渴望的歐洲市場威望的最大步驟。

道格拉斯表示:“他們的目標是成為電動車界的蘋果,因為它們無處不在,並且是全球品牌。”

「對他們來說,能夠在歐洲銷售這些車輛非常重要,因為歐洲是品質的基準。如果歐洲人準備購買他們的電動車,那就意味著它們達到了他們想要達到的品質。」 。

除非歐洲監管機構和製造商創造一個更實惠的市場,否則蔚來和小鵬等公司像標緻和雷諾那樣被巴黎人所熟悉可能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