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自主魚類機器人,能夠在不干擾海洋環境的情況下,讓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更清楚地了解生活在海底的生物。
這款機器人被開發者命名為“Belle”,經過專門設計,能夠以微創方式收集有價值的數據。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學生 Leon Guggenheim 告訴路透社:“我們希望捕捉生態系統的實際行為方式。”
根據古根漢的說法,貝拉很安靜,像魚一樣移動,並且在她在環境中移動時不會產生破壞性的喚醒。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機器人學助理教授羅伯特·卡茨施曼 (Robert Katzschmann) 表示:“這些區域特別容易受到基於螺旋槳的系統的影響,這些系統只會撕碎珊瑚或嚇跑魚類。”
該機器人利用人工智慧 (AI) 在水下進行自我導航,能夠在融入珊瑚礁環境的同時收集 DNA 樣本和高解析度影片。
Belle 的尺寸不到一米,離開水面重近 10 公斤,它由一個帶有兩個腔體的矽膠鰭推動,水被循環泵入其中。
「這些空腔透過幫浦系統填滿和排空水,並前後移動翅片,因為一側有一個空腔,會產生超壓,另一側有一個空腔,會產生真空。然後鰭片就會向一個方向彎曲,」古根漢說。
過度捕撈和污染的影響
目標是讓機器人自主運作兩個小時,然後其環境DNA或eDNA過濾器被清空並且需要更換電池。
「它游到水面,向我們發送 GPS 訊號,然後我們再去撿起它,」古根漢說。
「它可以從那裡向我們發送數據,但想法是,任務太長了,無論如何都必須更換電池,無論如何也必須更換環境 DNA 過濾器,所以如果你無論如何都必須手動獲取環境DNA 過濾器的數據」。
該團隊希望他們的機器人能夠幫助海洋生物學家研究受到過度捕撈、污染和氣候變遷影響的各種不同珊瑚礁生態系統的健康和生物多樣性。
有關此故事的更多信息,請觀看上面媒體播放器中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