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靠半導體運作 - 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的緊張關係使其供應面臨風險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上週對歐洲新聞台表示,中國和台灣之間的「危機」將影響「幾乎地球上的每個國家」。

他是在兩國關係日益緊張之際發表上述言論的,當時中國在台灣島周圍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軍事演習,北京將台灣視為分裂省份。

台灣爆發的任何敵對行動都可能對世界各地的經濟和安全產生許多影響。然而,最具影響力的領域之一可能是半導體晶片的生產。

半導體讓世界運轉。它們是數位產品、設備和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智慧型手機和汽車到醫療保健和軍事設備。

隨著世界變得越來越數位化,越來越多的物聯網設備、更多的人工智慧 (AI) 以及更多的雲端、邊緣和量子運算,對半導體的需求只會增長。

台灣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晶片生產國——布林肯在歐洲新聞採訪中指出了這一點。

中國誓言要讓民主的台灣島與大陸重新統一,西方國家將此目標解讀為未來某個時候可能進行全面軍事幹預的暗語。

什麼是半導體?

半導體(也稱為晶片)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無數電子產品的重要組件。

從智慧型手機、收音機、電視、電腦、筆記型電腦、電玩遊戲,到汽車、飛機和其他運輸方式,再到各種醫療設備,如果沒有半導體,我們所知道的世界將停止運轉。

預計到 2030 年它們將成為價值一兆美元的產業,據報道由顧問公司麥肯錫公司提供。

該報告指出,預計約 70% 的成長將由三個產業推動:汽車、運算和資料儲存以及無線。

雖然半導體對我們的現代世界至關重要,但它們的製造也很困難。生產它們是一個高度精確且昂貴的過程,涉及多個複雜的步驟。

這也是一個成本高且耗時的過程 - 因此製造商可能很難快速回應市場變化或技術進步。

由於晶片在許多產品中的重要性,晶片製造的中斷會對全球供應鏈產生嚴重的連鎖反應。這種情況在新冠疫情期間就曾出現過,當時在家工作的訂單導致晶片工廠在 2020 年關閉。

由於封鎖令,在家工作的人們對電子產品的需求增加,這意味著對晶片的需求增加——而當工廠開始重新開工時,訂單已經積壓。

這導致新車生產短缺,因為晶片製造商難以應對不斷增長的需求。

台灣在半導體生產中的作用

台灣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全球60%以上的產品都是由它生產的,其中90%以上是最先進的產品。

其最大的生產商台積電 (TSMC) 佔據全球市場約 54% 的份額,為蘋果、高通和英偉達等公司供應晶片。

美國的市佔率約為 12%,而歐洲國家合計僅佔 9%。

美國和歐盟都計劃提高半導體產量。歐盟官員表示,他們希望在 2030 年將歐洲的份額提高到 20%,而美國政府去年通過了 CHIPS 法案,投資數十億美元用於半導體製造。

但考慮到建立整個製造流程的困難和成本,台灣目前仍然是世界電子產品晶片的重要來源。

中國對台灣的侵略可能如何影響供應

鑑於台灣幾乎壟斷了先進晶片生產,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的任何軍事接觸都會在全球產生巨大影響。

台灣在半導體生產領域的主導地位被一些分析師稱為“矽盾”,這意味著,由於台灣在生產電子產品關鍵元件方面具有全球重要性,因此可以阻止中國迫使其重新加入自己的陣營。

中國最近在該島周圍進行的軍事演習引發了人們對盾牌強度的質疑。

“每天有百分之五十的全球商業交通經過台灣海峽,”布林肯告訴歐洲新聞台4月5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外交事務會議後。

「我們的智慧型手機、洗碗機、汽車所需的半導體有 70% 是在台灣製造的,」他繼續說道。

「如果中國的所作所為導致某種危機,那將對全球經濟產生可怕的破壞性影響,這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國希望每個人都負責任地行事」。

他補充說:“我在與我們許多北約盟國以及亞洲夥伴的對話中聽到了這一點:人們擔心,如果中國在台灣問題上採取的行動導致一場危機,那麼幾乎每一個國家都會受到影響。”地球上的國家」。

如果中國封鎖或入侵台灣,將導致世界各地產品中使用的大部分半導體立即斷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