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生產實驗室培育的肉類——那麼為什麼它不在歐洲商店出售?

人類目前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是如何滿足全球人口對肉類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又不破壞地球。

食品的未來被提上議程網路高峰會本月在里斯本,兩家人造肉公司的高層向 Euronews Next 詳細解釋了為什麼實驗室人造肉可能能找到答案。

他們的公司以及其他數十家公司已經證明,可以從動物身上提取微小的細胞樣本,然後從實驗室中培育肉類,而無需飼養、飼養或殺死動物。

近十年前,當第一個實驗室種植的漢堡在倫敦的新聞發布會上被食用時,這個過程首次向全世界觀眾展示。

就在本週,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緊跟著新加坡的腳步,授權銷售實驗室培育的雞肉供人類食用,新加坡是 2020 年第一個這樣做的國家。

“你無法對牛進行創新”

如果人類要實現本月在 COP27 上討論的氣候目標,畜牧業就需要創新和改變。

但正如實驗室培育肉類公司 Meatable 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長 Daan Luining 告訴 Web Summit 的那樣:「你無法在牛身上進行創新」。

相反,他呼籲為非屠宰肉類創新的成長提供更多支持。

Luining 在這一領域工作了 9 年,擁有細胞分子生物學和組織工程背景,並於 2013 年協助製作了第一個實驗室培育的漢堡。

他的公司正在開發豬絞肉產品,牛肉碎也在開發中 - 他們希望明年在新加坡推出第一個產品。

人造肉是肉類的未來嗎?

實驗室培育肉類的倡導者指出了畜牧業目前存在的三個關鍵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 的數據,環境影響龐大,約佔所有碳排放的 14.5%。生產牛肉所需的資源也面臨壓力。

例如,根據水足跡網路的數據,估計一公斤牛需要 25 公斤乾飼料,而同樣一公斤肉需要約 15,000 公升水。

一些研究建議以實驗室培育的肉類取代傳統飼養的動物肉類,可以使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多達 96%。

然後是道德考慮。每年約有 800 億隻動物被殺害供人類食用,其中許多動物的飼養條件很差。

許多動物並未以「人道」方式被屠宰——例如,英國人道屠宰協會定義為「保護動物免受可避免的興奮、疼痛或痛苦」。

第三,食品安全問題。許多國家沒有空間或自然資源來飼養動物來滿足其人口的肉類需求,而是依賴進口。

歐洲“袖手旁觀”

那為什麼人造肉在歐洲還沒有流行起來呢?

盧寧告訴歐洲新聞台,他發現非洲大陸“只是袖手旁觀”,這“令人憤慨”。

當被問及為什麼他的公司首先在新加坡推出產品時,他說:「歐盟在優先事項清單中排名最低,因為需要很長時間」。 “作為一家新創企業,我們負擔不起,”他補充道。

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對該行業進行監管,對於批准在歐盟銷售的新產品有嚴格的標準。 Luining 解釋說,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來回,他對監管機構缺乏明確性感到沮喪。

「他們不太熱衷於開始對話並幫助我們了解他們真正想從我們這裡得到什麼,」他說。

相比之下,他說新加坡當局「已經建立了一個完整的政府機構來幫助[我們],而且非常棒。歐盟肯定會注意到」。

該公司將評估新加坡客戶對其實驗室培育肉類的看法,並最終在向歐洲等其他市場擴張時能夠利用這項經驗。

這種肉暫時是豬肉末,它可以製成各種產品,例如香腸或餃子。

實驗室培育肉類背後的技術與成本

由於目前的技術水平,該領域的大多數公司目前正在生產肉末。

Ivy Farm 就是如此,這是一家總部位於英國的生產豬肉肉末的人造肉公司。

「我們的技術可以識別我們可以在動物體外生長的細胞,基本上是在大型發酵槽中,」其執行長理查德狄龍告訴歐洲新聞台。

「在它們生長的過程中,它們會自我複製。然後我們創造出純肌肉、純脂肪,然後我們可以將它們組合在一起製成最健康的肉末」。

該公司來自牛津大學,兩位最初的聯合創始人就在該大學。

「他們正在研究哪裡對哺乳動物文化的研究最多,」狄龍說。

「事實上,這是人類。但從生物學角度來看,人類所吃的哺乳動物中最接近人類的是豬。所以它非常實用,」他解釋道。

「那麼從商業角度來看,雞肉和豬肉是地球上吃得最多的肉類。因此,市場規模及其在全球範圍內可能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

儘管潛在市場可能存在,但除了監管之外,培育肉類進入超市貨架的主要障礙之一是成本。

狄龍說:“沒有人能夠大規模培養哺乳動物細胞來降低人們的食物成本。”

他解釋說,該行業需要證明其可以規模化,採購大型儲罐以及在其中培養細胞所需的材料。

“這本質上需要重新改造供應鏈,以食品級成本而不是生物製藥成本大規模獲得這些投入。”

他說,自從第一個實驗室種植的漢堡被展示以來,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該漢堡的製作成本約為 25 萬歐元。

「我們現在可以以不到 100 美元(100 歐元)的價格完成同等工作。我們仍處於非常小的試點規模。因此,未來兩年成本將會下降幾個數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