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面臨日益嚴重的電子垃圾問題。電子產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從智慧型手機和電腦到廚具、玩具和穿戴式裝置。
國際非營利組織 WEEE Forum(廢棄電氣電子設備論壇)估計,光是今年就會丟棄超過 50 億支手機。
如果這些手機疊在一起,堆高可達 50,000 公里,相當於前往月球路程的八分之一。
根據 WEEE,歐盟各地的家庭平均擁有 74 件電子產品,其中 17 件在我們的抽屜和壁櫥裡閒置。其中大多數是小型消費性電子產品,例如耳機、電纜、外部硬碟和智慧型手機。
WEEE 總幹事 Pascal Leroy 表示:“人們往往沒有意識到,所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物品都有很大的價值,而且在全球範圍內加在一起就代表著巨大的數量”在一份聲明中國際電子廢棄物日(10 月 14 日)。
它們也最有可能被丟棄並運往垃圾掩埋場或焚燒廠,而不是適當的回收。
歐洲人是電子垃圾的最大生產者
聯合國機構國際電信聯盟(ITU)密切監測電子廢棄物。在其最新的全球電子廢棄物報告據估計,2019年歐洲每人產生超過16公斤電子垃圾——是全球人均電子垃圾產生率最高的國家。
大洋洲則位居第二(人均16.1公斤),其次是美洲(人均13.3公斤),而亞洲和非洲的人均生產量分別為5.6公斤和2.5公斤。
然而,歐洲也擁有世界上最高的電子垃圾收集和回收率,達到 42.5%。亞洲排名第二,為 11.7%,美洲和大洋洲相似,分別為 9.4% 和 8.8%,非洲最低,為 0.9%。
但歐盟編制的數據顯示,大多數成員國未能實現歐盟 65% 的徵收目標。
正如地圖所示(將滑鼠懸停在一個國家上可查看其回收率),各國之間的表現也存在重大差異。
克羅埃西亞以超過 83% 的電子廢棄物回收率名列前茅。該國的電子產品銷售商有義務接收顧客帶來的電子垃圾。
規則規定如果零售店擁有超過 400 平方米的專用電氣和電子設備,則必須確保免費收集小型電子垃圾(最多 25 公分),並且沒有義務購買新設備。
任何人都可以要求在全國任何地方免費清除所有類型的電子垃圾。
另一方面,馬耳他是歐盟回收率最差的國家之一,電子垃圾回收率僅 20.8%。
一個最近的一份報告將此主要歸咎於缺乏最先進的電子廢物收集基礎設施、來自金屬廢料收集者的競爭以及當局缺乏執法。
環境惡夢
沒有被回收的電子垃圾最終會被囤積在我們的家中,或者被扔進垃圾箱進行掩埋或焚燒。
電子垃圾通常含有有毒物質,這對環境和公共衛生來說都是一個問題。儘管歐洲在人均電子垃圾產生量方面排名第一,但發展中國家最終付出代價。
然而,電子產品中仍充滿了稀土材料、銅和鈷等寶貴資源,活動人士表示,應該採取更多措施來重新利用它們。
「維修權」:如何解決電子垃圾問題
減少電子垃圾的選擇之一是修復損壞的電子產品。
自2021年3月起,歐盟要求洗衣機、洗碗機、冰箱和電視製造商向專業維修人員提供零件 10 年。
官員們現在正在努力將這種「維修權」擴展到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和其他小型設備。
一個歐洲議會決議今年四月通過的要求產品的設計「應使其使用壽命更長,可以安全維修,並且其部件可以輕鬆存取和拆卸」。
法國還推出了強制性“可修復性”評級– 從 0 到 10 – 針對一系列電子設備,告知消費者找到備件並在損壞時進行修復是多麼容易。
該指數已經適用於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電視、割草機和洗衣機,並將很快擴展到洗碗機、吸塵器和高壓清潔機。
今年早些時候,歐盟決定,對蘋果造成重大打擊。單一移動充電埠到 2024 年,它將用於手機、平板電腦和相機。